2012-08-09 00:58: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日前,吉利汽車全球鷹GX7在C-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了“五星+”成績,以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車企,正在試圖將吸引消費者的賣點,從“低價”引向“安全”。
自主品牌車企面臨的挑戰從2011年開始,市場份額不斷下滑,自主品牌集體遭遇品牌“天花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于今年年中時預警,困境仍然持續,大部分自主品牌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吉利是最早擺脫 “低價”形象,并開始轉型的自主品牌企業之一。“可能沃爾沃碰撞出一個‘五星+’成績不會這樣大張旗鼓,吉利汽車要做的是更多地向沃爾沃學習。”吉利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說。自主品牌車型除了“價廉”外,仍要提升消費者對于其安全性的認知。
今年上半年,借助的銷售網絡下沉優勢,吉利汽車在自主品牌同比下滑14%的市場環境中,取得了4.2%的銷量增長,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48%,其轉型戰略初見成效。
變革大區制成效初顯
今年5月份,吉利汽車進行了營銷體系變革,由此前全球鷹、英倫、帝豪三個品牌事業部面對全國的市場,變革為把南中北三個大區,形成了三個區域的營銷事業部。這也意味著,“吉利”將成為架構于帝豪、全球鷹和英倫三大品牌之上的母品牌。
“三縱”變“三橫”的大區制改革,避免了單一品牌在不同區域的職能部門重疊,同時加強了銷售公司層面對于各區域市場的調控能力。
“品牌的管理和固化工作,由原來的品牌事業部提升到銷售公司的總部層面來做,也就是說這三個區域事業部就純粹去上前方打仗,在前方管理三個品牌的是執行品牌部門,他們來制定品牌的規劃與戰略。”吉利集團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劉金良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
他告訴記者,自主品牌銷售最為重要工作的就是渠道下沉。因此,銷售渠道繼續下探成為吉利汽車得以持續增長的有力支撐。劉金良介紹,目前在吉利旗下的900多家經銷商中,4S店占到60%的比例。其中,在4S店在等級上分為A級、B級、C級。“兩年以來,吉利汽車細化了4S店的標準,希望降低我們的經銷商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從而降低他未來的運營成本。”劉金良介紹。
吉利汽車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一類市場比如說北上廣深、成都這些市場,它的增長已經是個位數,甚至是零增長;二、三線城市卻可能有較大發展,瞄準并盡早去拓展這些市場,成為關鍵所在。
劉金良向記者介紹,三年前,吉利汽車提出打造區域名牌,在渠道上做文章,結合銷售體系變革,是吉利汽車保持增長的關鍵。
經銷商庫存系數上升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經銷商庫存系數顯示,6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繼續攀升,綜合庫存系數達到1.98,庫存深度接近2倍。
“經銷商壓力巨大,尤其是自主品牌經銷商,從去年開始就面臨洗牌威脅,至今仍未緩解。”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6月份,合資、進口、自主品牌的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分別為1.68、1.81、3.12。自主品牌整體庫存與上月相比有所緩解,顯然仍處于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庫存系數超過2.5的品牌有10家,分別是海馬、謳歌、凱迪拉克、鄭州日產、廣汽傳祺、奇瑞、英菲尼迪、一汽轎車、廣汽本田和吉利。
面對6月2.75的庫存系數,劉金良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由于新車型上市等利好政策影響,加之銷售體系變革之后,最為直接惠及經銷商,這一庫存狀況會得以緩解。
他認為,由于吉利汽車旗下品牌、車型分布較多,因此不能用傳統1.2~1.5的庫存系數衡量,“庫存太少會給消費者帶來不便,結合吉利汽車狀況,庫存系數維持在2左右比較正常。”
資料顯示,根據國際同行業通行的慣例,庫存系數在0.8~1.2之間為合理范圍;庫存系數大于1.5,反映庫存達到警戒水平,需要關注;庫存系數大于2.5,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
羅磊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整體市場表現與廠商預期形成較大反差,造成庫存壓力陡增,這一點在高端車市場得以充分體現。自主品牌方面,市場從去年開始大幅下滑,企業已經意識到形勢嚴峻,但是仍存有僥幸心理,企圖市場有所扭轉,但是現在看來非常困難。
劉金良也表示,從去年開始,中國的車市進入了一個成熟理性增長的階段,不會再有超過10%的增長,這個現實是自主品牌必須面對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