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2-08-04 10:28:29
2009年至今,名流置業分別與當地集體經濟組織改制后的經濟實體簽訂了意向協議書,收納漢陽區鄧甲村、漢陽區鸚鵡村、江岸區新湖村、洪山區建和村、硚口區長豐村等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
目前,除鄧甲村競得了土地使用權以外,其余4個“城中村”的土地使用權尚沒有掛牌。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上述“城中村”進行了一一探訪。
4個城中村“無變化”
資料顯示,名流置業在武漢圈的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中,漢陽區鸚鵡村、江岸區新湖村、洪山區建和村、硚口區長豐村等4個“城中村”項目僅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尚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
實際上,雖然簽訂的只是意向協議,但該協議是與當地村改制后的經濟實體簽訂的,且該經濟實體承諾支持名流置業參與摘牌,所以上述土地已經相當于是名流置業的了。那么,上述4個“城中村”的拆遷等工作現在進展如何?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來到漢陽區的鸚鵡村。
由于公告中并沒有明確注明“鸚鵡村”的詳細方位,記者通過打聽找到了一家位于漢陽區楊泗路上的“鸚鵡村衛生所”。根據大致的行政區域劃分,這里應該屬于鸚鵡村地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楊泗路與漢陽區主干道鸚鵡大道垂直,其盡頭是武漢港集裝箱公司,由于是廠區出行的必經之路,所以不時會有大型集裝箱車輛通過。該路段兩旁是比較老的樓房建筑,鸚鵡村衛生所就位于該路段中間,是一個很小的私人診所。
一般來說,武漢地區在拆遷時,會非常醒目地在樓房上寫上鮮紅的“拆”字,然而該路段及周圍并沒有任何拆遷的跡象。
根據公告,名流置業是與鸚鵡村改制后的經濟實體武漢鸚鵡灃盛投資有限公司簽訂的相關協議,該公司的地址顯示為 “漢陽區鸚鵡大道259號”。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地址位于鸚鵡路與鸚鵡大道的交匯處,原為武漢新悅大酒店的地址,但數年前已被拆除。目前,該地塊并無任何企業。
隨后,記者又來到江岸區的新湖村。
在名流置業2011年年報中,清楚地將新湖村項目列入了“2012年度項目開發計劃”之中。
新湖村位于武漢市江岸區后湖,緊臨后湖大道,距“全國文明社區示范點”的百步亭社區僅10分鐘路程。
然而當記者找到該地址時卻發現,這里沒有任何動工的跡象,依舊是一幅雜亂無章的景象:臨街的房屋門面,擠滿了水果攤、無照經營的小吃攤、理發店、廢舊物品回收站等。路兩邊豎立的電線桿上,搭著各種交錯的線纜。高低錯落的房屋間距狹窄,幾乎沒有間隙。村間的道路坑洼不平,仰頭便是“一線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新湖村前有百步雅庭小區,側有百合苑小區,后有育才小學,在這樣一片整齊規劃的建筑群之中,新湖村顯得很是“另類”。
一位當地居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里確實說過要進行拆遷改造,但是具體時間并不清楚,可能是還沒準備好。
而另一位居住在百合苑小區的居民告訴記者,希望新湖村的改造工程能盡快開始,畢竟這一帶現在建了很多的新小區,但是城中村不利于提高整體的居住環境,衛生、出行等方面都會有影響。
此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分別前往了洪山區建和村和硚口區長豐村。
洪山區建和村是比較少見的位于遠城區的“城中村”項目,其處于武漢市三環線之外,從白沙洲大橋轉向武金堤路再向前行,距武昌中心區有15公里左右。由于武金堤路沿線分布著許多工業園,如青嶺都市工業園、四臺工業園等,所以路面情況非常不好。在一大片工業廠房的旁邊,就是建和村的地址。與新湖村類似,這里也進展緩慢。而在距建和村不到3站路的地方,就是萬科金色城市樓盤,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個“城中村”改造項目。
名流置業于2012年1月11日簽訂協議的長豐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從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程度上來看均不錯,距離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不到2公里。
該公司公告稱,自協議生效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范圍內全部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的簽訂工作。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由于在拆遷的安置補償等方面存在分歧,大部分居民至今尚未與拆遷方達成一致意向,導致項目進展緩慢。就在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有少部分的房屋已經被推倒,但臨街的住宅內仍不時地會有村民出入。
鄧甲村開發用地尚需拆遷
鄧甲村是名流置業5個“城中村”項目中唯一一塊已競得土地使用權證的地塊。
2011年6月30日,名流置業全資子公司名流置業武漢有限公司以總價14.286億元(含城中村綜合改造費用),通過掛牌方式競得該號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漢陽區的馬鸚路,在公共汽車站姚灣站的路旁便是 “鄧甲村057號地塊還建樓”的入口。名流置業和名流公館的廣告宣傳布畫已經將該地塊圈了起來,大型機械設備已經進場,還建樓的地基工作正在進行中。據守門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地方要建的便是鄧甲村還建樓。
繼續沿馬鸚路向北走到頭便是馬滄湖路。在兩條路的交匯處,記者也發現了一塊被名流置業和名流公館廣告布圍著的土地。值得注意的是,該地塊入口處并沒有“還建”等字樣。根據當初的公告,鄧甲村城中村開發用地面積約368畝(含整合用地),還建用地面積約189畝,也就是說該地塊屬于名流置業鄧甲村非還建的開發地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該地塊內還有不少舊樓房,拆遷工作并沒有全部完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