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7-12 09:29:3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費用可以占到貨款的百分之二三十,高的甚至超過40%。
每經網深圳7月12日電(每經記者 韓海龍) 7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北京廣大供應商于10日聚集商討,針對大型零售商亂收費的現象,欲向政府提交聯名舉報信。
“我不知道,下次清理整頓大型零售商亂收費問題的時候,我們企業還在不在。”一名供應商低沉的向記者講到,在此之前,其激昂的講述著大型零售商仍在不合理收取費用的事實。
供應商的擔憂則來自于此前五部委今年進行的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將在2個多月后結束。
有業內人士指出,五部委清理整頓工作開始后,規定除促銷費外,不允許收取其他費用,事實是,其他費用都轉移到了促銷費用中,而促銷費用的收取必須設置5%的上限。
中小供應商與大型零售商矛盾激化
“我們10號的那個會還只是北京地區的,目前正在聯絡全國各地的供應商,共同向政府進行舉報。”一名北京供應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就在幾天之前,河北一毛巾供應商向深圳市市場質量監督管理局實名舉報華潤萬家,濫用其優勢地位,強行索取不合理費用。
上述供應商指出,“大的供應商手中還有一些籌碼,我們中小供應商有什么實力去和大型零售商談判,家樂福我已經兩進兩出了,不行就給你踢出去,沒人跟我談。”
據了解,目前供應商的主要訴求有兩點,一是,企業自己還有政府嚴查過去的亂收費;二是,調查清楚,零售商是不是將過去所有的費用都合并進政府允許收取的促銷費中了。
自去年12月底,包括商務部、發改委等在內的五部委下發了《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相應將開展半年工作。本應于6月底結束的清理整頓工作如今再度后延3個月。
《方案》明確規定,除按有關規定收取的促銷費外,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費用均應納入清理之列。
“清理整頓開始之后,收費水平并沒有降低,今年簽合同的時候,反而有所增長。”上述供應商稱,“零售商那邊收費的時候就說,我們這不叫進店費,叫促銷費。”
該供應商同時表示,虧本肯定做不了,結果不簽合同,到現在貨款都沒有結清。
“舉證不是問題,每一個供應商都有一堆證據,合同擺在那。”一名供應商如是說。
有業內人士指出,零供關系已經惡化到十分嚴重的地步,大家現在都站到十字路口上。
購買力縮水源于大型零售商?
“最貴的一公里”是近期中國物價不斷推高原因的流行說法。
有零售行業業內人士稱,“粗略計算,排除其他因素,僅大型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各項費用,就使得我們100元的購買力縮水到65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費用可以占到貨款的百分之二三十,高的甚至超過40%。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因為大型零售商收取的費用漲價,那我們就變價單,牙刷變價;面粉變價;油鹽醬醋變價;有小孩的,奶粉也變價,100塊錢的貨,零售商多收5塊錢的費用,那我就漲到105元。”
“物價不斷上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零售商和供應商互抬物價。”該業內人士同時指出,“但是國家不知道零售商把從供應商這收取的費用賺走了。”
據了解,供應商希望未來促銷費用以百分比計算,不同品牌、類型的產品設置不同的費率,但是需要設置5%的上限標準。
一位供應商認為,“政府之所以會給零售商保留促銷費用,是因為如果真的促銷會產生一定成本,對應支出名錄,我們測算的是5%的費率足夠了。政府本來就是不希望把促銷費變成一個可以供零售商盈利的手段。”
北京供應商聯盟負責人姚文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認為零售商到了應該盡社會責任的時候,而超市也應該以自我經營、獨立經營為前提,開發自己的品牌,這是當務之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