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監管再查違規經營 北京銀擔合作仍處“癱瘓”

2012-07-10 01:09:1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受中擔擔保事件的影響,北京大多數商業銀行仍未對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開閘”。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盡管銀監會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已聯手對北京擔保行業進行了整頓,但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民營擔保公司的利潤過低,規范的業務經營可能淪為“雞肋”,并不能長久維持擔保公司生存。

合作依然“凍結”

中擔擔保事件已經事發近4個月了,但目前北京民營擔保公司與商業銀行的合作仍處在“癱瘓”狀態。

“現在民營擔保公司還是很難從商業銀行拿到授信,合作依然是被叫停的,沒有放開口子。”北京一家外資擔保公司高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擔保公司與銀行的業務合作也一直處于 “凍結”狀態,估計短時間內很難扭轉。

該人士告訴記者,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很多銀行都是由總行直接發文來“叫停”的。“眼下行業還處于敏感期,大家都在觀望。從目前形勢來看,至少要等到年底才有打破僵局的可能。”

據他介紹,監管層不久前還專門對擔保公司理財展開了一次調查。不僅下發了一份《關于部分融資性擔保機構違法違規經營的提示和開展風險排查的函》,還特地進行了現場檢查。

記者了解到,這次監管層對擔保行業的風險排查將延續到今年10月底,主要針對的就是擔保公司的違規經營。

6月底,銀監會曾就融資性擔保業發展情況召開通氣會,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暨聯席會議辦公室副主任文海興表示,近期相繼出現的一些融資性擔保機構因違規經營導致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資性擔保機構自身經營管理不規范、偏離主業、內控機制欠缺、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管等問題,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據他介紹,這些隱患包括部分地區批設融資性擔保機構數量過多,加劇了擔保市場的過度競爭和亂象,整個行業呈現“僧多粥少”的局面;部分融資性擔保機構違規經營,熱衷于擔保業務之外的高風險、高收益活動,風險隱患突出;同時,一些地方的監管部門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發展、輕監管現象,風險意識和日常監管不夠到位。

生存尷尬

在監管層嚴厲打擊擔保公司違規經營行為的同時,不少民營擔保卻對生存頗感憂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擔保公司仍腳踏實地地從事擔保業務,但生存的壓力卻迫使部分公司不得不鋌而走險。

事實上,部分擔保公司的違規經營并不能完全歸罪于擔保公司,與擔保行業的經營模式及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不夠,也存在莫大關系。

“擔保公司的凈利潤不如銀行理財收益,這讓行業如何發展?”北京某擔保公司管理人士表示,擔保公司是金融機構,在經營上應該存在利潤空間。

該管理人士稱,民營擔保公司融資擔保杠桿一般在3倍~5倍,擔保收益則處在2%~3%。除去擔保公司經營成本及各項稅收,擔保公司的實際利潤也就在5%左右。

“從擔保公司的股東角度來看,5%的資本收益確實缺少了吸引力,而這種低利潤也增加了擔保公司進行違規理財的沖動。”該人士表示,這么低的利潤下,擔保公司肯定會“不安分”,甚至干脆轉行。

該人士認為,一直以來,國營擔保公司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地位和享受的政策就不對等。一些國營擔保公司在稅收、補貼上都有政策支持,但是民營擔保公司就沒有。“民營擔保公司如果在3%的擔保收益下,都不能實現預期的利潤,那么擔保行業發展也會出現問題。”

“如今,擔保公司業務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銀行的合作也叫停了。倘若政策上沒有一定的支持,包括適當放大杠桿比例,行業發展就很難達到良性。”上述人士表示,擔保公司目前只能觀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香蕉网色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综合色88一本到鬼色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精品一级视频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