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7-05 15:57:43
幾番周折成立的陽光私募產品,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想轉讓,沒人接手,想堅持又看不到盡頭……
陳光
幾番周折成立的陽光私募產品,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想轉讓,沒人接手,想堅持又看不到盡頭……由于長時間沒有趨勢行情,眾多陽光私募產品業績大幅虧損,一些陽光私募管理公司也撐不下去了。雖然當前陽光私募管理公司的股權轉讓價格已到“地板價”,但無人接盤。業內人士稱,凈值太低以及新基金法為信托賬戶“松綁”成為并購者的最大疑慮。
燙手山芋無人問津
老王是上海一家陽光私募管理公司的老總,2010年6月發行了私募產品,募集資金近8000萬元。但產品成立之后,老王覺得陽光私募絕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甚至有一些難熬。
除了2010年下半年投資中小市值股票賺了點錢,老王的產品成立以來就沒實現過盈利,2011年年底時,產品凈值已跌至7毛左右,逼近強制清盤線。2012年年初又沒有踩準節奏,目前還在7毛4上下徘徊。
產品無法實現正收益,一方面老王拿不到業績提成;另一方面,蒙受損失的客戶也非常不滿,逐漸退出。產品成立到現在,老王非但沒從私募公司里賺什么錢,自己還倒貼了近300萬元,除了產品發行初期的營銷費、賬戶費,還有這些年來公司的運營費用以及人員工資。管理資金規模也從開始時的8000萬元下降到現在的4000多萬元。這讓老王萌生退意。
老王透過一些熟人在業內叫賣自己的公司,全部股權出讓只叫價200萬元,算上自己的投入,老王認為這已經是打了6折。但看的人多,要的人少,市場對老王的報價并不滿意。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微博)記者,由于長期不能取得正收益,很多私募基金經理想退出。“一方面對未來行情沒譜,誰也沒信心短期內實現凈值從7毛多轉正,另外,維持一家陽光私募基金每年也得不少資金投入,很多人已經快熬不下去了。”該人士稱,把公司打折賣出去還能留點收益,如果產品一旦清盤,基金經理可能血本無歸。
如果把陽光私募公司看成一只股票,那這只股票目前面臨“戴維斯雙殺”危局,一方面是收益下降,另一方面是收益下降引發的估值調整,兩者共同制約陽光私募公司股權轉讓價格。
對于公司轉讓前景,老王并不樂觀。“就是一只燙手‘山芋’,沒人愿意接手。”老王說,目前也只能熬著,千萬不能清盤,看情況再出手。
兩因素影響股權轉讓
打了6折還嫌貴,分析人士表示,買家不愿出手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業績,二是新基金法即將出臺。
“好的產品誰都不賣,轉讓的都是不好的產品,誰拿在手上都頭疼。”上海某陽光私募管理公司總經理辛席告訴中國報記者,拿出來轉讓的產品凈值都只有7毛出頭,稍微不小心就掉到清盤線以下,除非手段極強的投資者,誰也不能保證未來的凈值風險。
辛席最近正籌劃自己的新產品,直接購買一個信托賬戶的想法也在考慮之中。他收購私募公司的原則是:首先,凈值不能低于0.75元,這樣給自己留一個5%左右的止損空間,免得出現剛建倉就清盤的尷尬。其次,最好不是投資人的首只產品。“私募基金經理發行的首只產品往往都是關系密切的投資人認購,很容易出現剛并購,客戶就贖回。”辛席說,收購時會要求對方承諾,至少一年內不出現客戶大幅贖回。
除了這些顧慮,新基金法即將出臺也對陽光私募基金公司的股權價格造成較大影響。辛席說,陽光私募公司有兩塊資產最值錢:一是客戶,二是賬號。由于信托開證券賬戶遲遲沒有放開,陽光私募信托賬戶的價格此前一漲再漲,甚至出現“傘型”、“有限合伙”等多種信托賬戶的變種。但隨著新基金法的出臺,私募基金即將納入監管,私募基金開證券賬戶也將重新放開,這勢必對信托賬戶的價格造成嚴重打擊。
“原來一個賬戶可能要給150萬元的賬戶費,等放開了可能就值20萬元,甚至不要錢,老產品的賬戶價值就更不值錢。”辛席稱,除了賬戶,私募產品中就剩下客戶資源。“4000萬元資金,我最多給100萬元現金,就算拓展新客戶的營銷費用。”辛席這樣給老王的產品報價,但價格之間顯然差距甚遠,老王的苦日子還得繼續熬。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