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舌尖上”的希臘 歐元區如何抉擇

2012-05-29 01:13: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芮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楊芮

話題緣起

近期以來,希臘由于組閣失敗再次成為“暴風眼”,關于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消息也愈演愈烈。而據媒體報道,歐洲央行一位代表也首次在公開發言中提及,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上周,國際金融機構協會達拉拉公開表示,希臘退出歐元的成本將無法承受,很可能會超過先前估算的1萬億歐元(1.25萬億美元)。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希臘與歐元區的命運,正處于輿論的“舌尖上”。

希臘會否退出歐元區?歐元區“內源性”的問題:貨幣聯盟存在設計缺陷,沒有輔以有力的財政聯盟和銀行聯盟,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將給全球經濟帶來什么影響?中國該如何應對?今天,《每日經濟新聞》邀請三位專家為大家解讀。

希臘抉擇:

是否退出歐元區

NBD:由于組閣失敗,讓希臘退出歐元區再次成為“暴風眼”。希臘的抉擇是否與6月份的大選密切相關?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有多大?

江時學:希臘的抉擇與6月份的大選有關系,但不是唯一決定因素。希臘的選舉,最終結果或許是反對緊縮的黨派占上風。

孫立堅:希臘目前面臨的現狀是,如果去融資,市場會做空希臘,造成希臘的CDS價格居高,希臘債券的收益亦居高,在此背景下希臘無能力融資。希臘還剩兩個選擇:一是靠自己,但希臘的產業結構是盛周期結構,造船和旅游是兩個支柱產業,而經濟狀況不好,造船旅游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只有最后一個選擇,即請求支援。

從目前來看,希臘退出歐元區是不可能的。首先,退出會造成致命性的影響。希臘退出即是違約,不光是債務人,還涉及債權人,而債權人主要是德國和法國的銀行。一旦債務違約,銀行業就會出現擠兌危機;而擠兌一來,銀行會出現倒閉風險;由于歐洲銀行大多是混業經營,有很多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資產,一旦出現擠兌,銀行就會變現以確保不出現倒閉。而在這樣的鏈條中,一旦銀行大量拋售資產,那么股市、債市等都會遭遇巨大打擊。整個金融市場就會出現二次探底,會產生全球系統性風險。其次,德國不希望希臘退出,所以還是會伸出援助之手。這是因為德國是靠制造業出口生存的,德國之所以加入法國主導的歐元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利于出口。

張茉楠:對于希臘而言,留在歐元區的成本并不比退出歐元區要低。近日,在政治持續動蕩的情況下,內外壓力都可能會逼迫希臘離開歐元區。希臘政府和“三駕馬車”之間陷入僵局,恐慌性情緒導致資本和存款外流加劇。一旦希臘新政府不能達成對“三駕馬車”的緊縮承諾而選擇違約或破產,那么希臘留在歐元區還有什么意義?對于歐元區來說,留一個破產和違約的希臘,無疑將導致歐元區品質更加下降,導致歐元區諸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債務風險上升。而對于希臘來說,受制于強勢歐元的壓制,經濟喪失活力,實在是看不到經濟增長的希望,那時希臘退出歐元區是必然的。

歐元缺陷:

亟待共識強心針

NBD:如果退出歐元區,希臘能“獨善其身”嗎?

江時學:退出對于希臘來說將是一種災難。資本外逃加劇,金融體系崩潰,國家資信一掃而光。

張茉楠:如果希臘選擇了這種“長痛不如短痛”的路徑,起碼對于希臘自身而言,可能對未來獲得競爭力、調整政策和經濟結構的彈性和空間等都有優勢。而現在希臘如果想調整經濟結構,內外部的條件都不允許,歐洲“三駕馬車”更強調希臘的財政緊縮,而這種財政政策只能讓希臘的債務前景更加惡化。希臘連續6年經濟衰退,在一個國家沒有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其債務融資只能是 “借新債還舊債”,希臘將無法擺脫惡性循環的怪圈。

NBD:歐元區所面臨問題很大程度是由于“內源性”和“天然缺陷”,這種缺陷是否能出現“兩全”的奇跡?

孫立堅:“兩全”的解決措施只有救助。歐元區的“天然缺陷”主要集中于三個層面,即匯率機制的缺陷、宏觀調控機制的缺陷和有效管理機制的缺陷。歐元區至今為止還處于一個整體“貨幣齊步走”的狀態,是在進行一個“綁腿跑”的游戲,而“綁腿跑”中,不是看單個誰跑得快就能到達終點。

按理來說,一個國家的貨幣應該是和這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捆綁在一起的,同步增長或者同步衰弱。比如國家強大,經濟發展,貿易順差增加,本國國幣需求增加,貨幣就會堅挺,反之亦然。這也是貨幣增值和貶值的特征,而歐元區違背了這個常理,捆綁了歐元區各國應用宏觀調控機制來調整的彈性。不管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經濟基本面怎樣惡化,歐元都無法按照這些個別的成員國的基本面惡化來進行充分的調整。

而從這些持有歐元的債務重災國的基本面情況看,歐元今天應該大幅貶值以提高這些“重災區”的國際競爭力。但歐元調整并不充分,而且即使未來調整得體,希臘等國經濟復蘇能力還是十分有限。歐元的貶值是“間歇式”的,貶值以后常常會因為德國經濟指標的強勁而迅速得以反彈,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歐元的波動,比如希臘主權評級下調,歐元就大幅下跌。

歐元區的危機是認識不到位的危機,是“人禍”。歐元區的危機之所以拖到現在得不到解決,主要是因為歐元捆綁了歐元區的國家,但只要債務國家減少開支,債權國家努力說服納稅人,只有渡過這場危機,歐元去才能走下去。而大家目前都在各自維護自己的利益,只有齊心協力才能解決這次危機。

中國應對:

推進市場化改革

NBD:對于歐元區而言,最近緊縮政策成為眾矢之的。

江時學:歐洲債務危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尤為突出的就是財政赤字長期居高不下和債務負擔不斷加重。而這兩個問題與龐大的公共部門效率低下、社會福利與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失調等問題密切相連。因此,歐盟將財政緊縮作為紓困的條件是情有可原的,甚至也是天經地義的。

而財政緊縮本身是具有雙重作用的。“勒緊褲腰帶”之類的反危機措施使希臘等國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沒有外部救助,這些國家就難以走出困境;要得到這些救助,他們必須減少財政支出;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實施的緊縮損害了經濟復蘇的動力,人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沖突也愈益嚴重;而在經濟得不到復蘇的不利條件下,只能繼續依賴外部救助。

歐盟也開始認識到,過于嚴厲的財政緊縮對恢復生產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歐盟在要求希臘等國控制財政開支和減輕債務負擔時,必須加大發展經濟的力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減少財政緊縮導致的社會成本。

NBD:若希臘退出歐元區,會對中國經濟、全球經濟造成什么影響?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挑戰?

孫立堅:中國宏觀經濟未來也會因為歐洲經濟形勢的惡化而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匯率波動的挑戰。美元大漲、歐元震蕩所帶來的換匯成本和匯率風險上升的格局。二是游資沖擊的挑戰。國際資本在構建他們新的資產組合過程中,會增加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中高收益投資比例。這對中國外匯市場、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甚至大宗商品所構成的要素市場價格穩定都會帶來很大的沖擊。三是財富縮水的挑戰。歐美經濟的不明朗,全球金融市場的價格波動也會嚴重影響到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和其價值的穩定維護。

對中國經濟而言,當下最好的“防火墻”就是要拿出讓“金融資本”向“產業資本”轉化的智慧和決心,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步伐,發揮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并堅持自由貿易的理念,讓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和市場活力得以充分體現,由此確保中國經濟在歐洲局勢動蕩和全球經濟疲軟的環境下,也能夠做到“量”的穩定和“質”的飛躍。目前我希望溫州金融改革的問題、民營資本的推進問題、中國的國企打破壟斷問題等都得到實質性的進展,希望能形成一套能夠激活內部市場活力的機制。

對話記者 楊芮

對話嘉賓

江時學 社科院歐洲所副所長

孫立堅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張茉楠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日韩精品香蕉999 | 欧美日韩激情一区二区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人成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