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1 01:47:37
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令人擔憂,實體經濟繼續(xù)緊縮,下半年可能略有放松,大牛市難以指望。
5月11日,宏觀經濟數據即將發(fā)布。
筆者對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非常擔憂,形勢之嚴峻超過去年下半年。從直觀的現象出發(fā),全球出現裁員潮,中國未能幸免,從傳統(tǒng)行業(yè)到新興行業(yè)概莫能外,說明企業(yè)資金緊張、利潤下行從傳統(tǒng)行業(yè)延伸到上游行業(yè)。
處于傳統(tǒng)行業(yè)的某些企業(yè)去年進入裁員高峰期。根據美的電器年報,截至2011年末,美的電器員工總數為66497人,比2010年末減少了32179人,大幅減少了30%以上,美的電器以超過1/3的裁員為代價,換來了報表的一時體面。筆者在網上看到一條信息,中鐵建等公司從去年年底開始大規(guī)模實質降薪,削減福利。雖然此消息未經證實,但與筆者所觀察到的混凝土、基建、鋼鐵等行業(yè)情況相似。目前,各個行業(yè)都在觀望過程中,苦盼寒冬能早日過去。
新興行業(yè)情況同樣不妙。去年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爆出裁員風波。據《IT經理世界》報道,8月29日,一位名叫 “雅魯藏”的網友在微博上爆料:“2011年8月29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所有營銷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尋找生路,就這么突然被辭職了。”隨后,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裁員70%的消息不脛而走,有傳言稱此次比亞迪汽車銷售將從目前的2500人最終裁至800人左右。此后,比亞迪雖否認了此傳聞,稱是“正常的人事調動”,但業(yè)績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我國風電行業(yè)風向標的兩家企業(yè),華銳風電已與今年校招學生解約,根據華銳風電的公告顯示,解約名單共350人;另據報道,有800多名去年9月簽訂協(xié)議的學生被解約;而2011年7月,與華銳風電類似同樣主營風電機組設備的金風科技“裁掉”了剛入職一個月的多名畢業(yè)生。據20家中國主要風電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1.3%,凈利潤同比下降19.4%。從風電零部件及配件生產到風電整機制造再到風電場運營,整個風電產業(yè)鏈上六成企業(yè)出現利潤下滑。金風科技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凈利潤6.07億元,比上年下降73.5%;華銳風電年報顯示,公司凈利潤7.76億元,同比下降72.84%。
令人矚目的是,這兩年各大金融機構大規(guī)模招工。5月8日,媒體披露有銀行員工抱怨說,年薪20萬生活壓力依然很大,慨嘆“生活在底層”。這話有些夸張,但銀行情況確實好于其他行業(yè),這樣的好日子長不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實體經濟下行金融不可能一枝獨秀,今年一季度銀行出現貸款難,向消費貸拓展,因為已經很難篩選到盈利有保證的實體企業(yè)了。
很多人期盼重現擴張的財政政策與寬松的貨幣政策,別指望了,再造個大泡沫,中國經濟會被摧毀。
3月份貨幣信貸增長加快,當月新增信貸規(guī)模達到了1.01萬億元,M2增速也回升至13.4%。然而,貸款結構仍以短期為主,短期貸款占比在70%以上,短期頭寸成為主流,說明貸款者對經濟未來的預期并不明確。而銀行也不敢輕易進行長期放貸,以免在未來形成新的呆壞賬。市場內在動力衰退,以歐洲為例,歐洲央行向商業(yè)銀行注水后企業(yè)貸款形勢并未好轉,主要是因為企業(yè)盈利下降不愿意貸款,而銀行擔心資產負債表退化,不想輕易放貸。
政府的財政收入下降成為燃眉之急。從金融機構存款情況看,財政性存款從1月份的29726億元,下降到3月末的26886億元。如果貨幣不注水,政府以基建拉動GDP的方式將難以為繼;如果貨幣注水,經濟結構沒有改變房地產泡沫又將大幅上升。
外貿數據疲軟。5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4月外貿數據,當月進出口總值為3080.8億美元,增長2.7%。當月貿易順差184.2億美元,主要因為進口數據疲軟,同比僅增長0.3%,遠低于市場此前預期的10.9%。出口數據也僅增長4.9%,低于市場此前8.4%的預期。歐洲是中國的傳統(tǒng)出口重點區(qū)域,歐洲經濟下行對中國出口業(yè)打擊較大,新興市場出口上升無法彌補歐洲的回落。中國進口下行,尤其是大宗商品進口下降,說明投資者對未來實體經濟不樂觀。
統(tǒng)計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總值1705.3億美元,增長0.3%;與美國雙邊貿易總值為1461億美元,增長9.2%;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1176.5億美元,增長6.7%;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071.8億美元,下降1.5%;我國與俄羅斯、巴西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286.9億和250.7億美元,分別增長27.7%和14.4%。
投資與進出口增速下行,被寄予厚望的消費本應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目前中國消費增長遭遇兩大制度性阻力:一是城鎮(zhèn)化過程中,一些農村居民上樓之后被邊緣化,既無技術又無實業(yè),無法成為有效消費群體;二是中國制造信用下降,形成消費心理恐慌,消費群體流失,成為洋品牌的擁躉。
4月份的CPI預計在3.5%左右,采購經理人指數有所回暖,但中小企業(yè)的PMI在連續(xù)處于景氣度之下,情況不容樂觀。
環(huán)球同此涼熱,今年實體經濟繼續(xù)緊縮,下半年有待觀察,可能略有放松。相信常識吧,如果企業(yè)盈利下降,請問產生牛市的飼料在哪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