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01:17:2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蔣佩芳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蔣佩芳 發自上海
而浙江聯通大張旗鼓推出的“隨意打”僅僅只是開始,其勢頭已經迅速蔓延到北京、湖南、甘肅、廣西等省市區,以上省市區相繼推出類似“隨意打”套餐。就在業界對此還在議論的同時,4月21日湖北聯通的“隨意打”也推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調查發現,在開通“隨意打”套餐的省市區,套餐名盡管各有叫法,但本質一致:以最少的資費套餐包月即可在開通該套餐的省市區隨意撥打和接聽相關省市區的聯通用戶 (包括移動和固話)。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教授、著名電信專家闞凱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企業可以有上限的自主降價,但政府并未規定下限。一直以來三大運營商都在搶奪用戶資源,此次浙江聯通推出的促銷業務無非也是出于競爭的需要。
多地聯通跟風
為了解已經開通“隨意打”套餐的各省市區具體資費詳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即進行了相應的資費調查。
在北京、湖南、甘肅、廣西等省市區,套餐資費由3元至28元不等,而相關資費價格制定也視各省市區經濟情況而稍顯差異化,并非都是無限打,有的地方甚至還保有分鐘數的限制。
廣西聯通客服代表向記者介紹,公司此次推出的 “包打王”套餐,僅3元/月的資費便可在指定區域撥打全廣西境內聯通手機用戶3000分鐘;而5元/月的資費可以在同一區號范圍內撥打全廣西境內聯通手機用戶3000分鐘;另10元/月的套餐則可以在廣西境內撥打和接聽全廣西境內聯通手機用戶3000分鐘。
甘肅聯通客服代表表示,“如意通”省內隨意行套餐,每月固定資費28元,除了在省內接聽電話一律免費,還可免費在本省內撥打本省聯通號碼(包括移動和固話)。
而湖南聯通較為特別,根據湖南聯通客服代表的相關介紹,目前該省并非所有區域推出 “隨意打”,而只包括湘潭、張家界等部分地區。并且由于各地區消費水準不同,收費標準存有一定的差異,資費也由9元/月至20元/月不等。其中,湘潭12元/月,常德10元/月,欽州20元/月、永州9元/月、岳陽15元/月,張家界10元/月等,開通的區域可在規定區域撥打及接聽省內的聯通號碼 (包括手機和固話)。
中國聯通集團公司綜合部新聞處處長溫寶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各省市先后推出的“隨意打”套餐,集團對此事是知情的。
是否叫停或取決于工信部
易觀國際分析師黃萌的分析,中國聯通分公司此次推出的 “隨意打”套餐應該只算得上是一種營銷措施,不過力度確實比較大。浙江通管局此前的叫停,應該不會對浙江聯通構成較大的威脅,最終還是需要看工信部的態度如何,如工信部有干預,可能聯通會隨之出現相應的調整,或變相采取此類低價促銷的手段。
闞凱力非常認可中國聯通高層對分公司推行“隨意打”業務的相關表態。他認為,由于地域差別很大,制定一個全國完全統一的“一刀切”價格套餐存有困難,也不符合國情,因此由運營的具體單位自己制定相應的競爭策略是正確之舉。至于相關業務推行的時間是短期開展或是永久行為,需看企業自己的打算。關鍵是企業由始至終要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完全尊重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即企業不能在任何一個套餐或服務中,對消費者采取強制性的手段。
“浙江通管局的叫停若沒有正當理由就屬于干涉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闞凱力稱,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各企業出于不同的發展狀況,可以制定不同的價格套餐的策略,關鍵是不得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打破壟斷鼓勵競爭,無非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否則就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
·延伸閱讀
3G用戶呈三足鼎立格局
國金證券的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電信行業增速明顯回升,電信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自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GDP增速;行業整體移動用戶增速加快,主要來自于3G用戶的貢獻,2011年新增3G用戶占總新增移動用戶的63%,3G用戶將進入規模發展階段。
2011年前三季度,電信、聯通營業務收入出現明顯回升,主要驅動因素來自于固網寬帶和移動業務(主要是3G)。
2011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新增移動用戶6555.1萬戶、3223.4萬戶、3595萬戶,其中3G用戶新增分別為3051萬戶、2596萬戶,2400萬戶,全年新增用戶份額占比分別為37.9%、32.3%、29.8%,3G用戶已呈現出三足鼎立格局。截至2011年11月,我國3G基站總數達到79.2萬個,其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有22萬個、26萬個、31.2萬個。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聯通隨著用戶的快速增長,3G和寬帶業務占比會進一步提高,寬帶業務將足以彌補固話收入所帶來的下滑。
易觀國際分析師黃萌表示,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2G服務屬于附屬地位,主要業務還在3G,2G更多的是用低價促銷去吸納新的客戶進入,而中國移動主要用戶是2G用戶,將用戶吸納進2G后,將來會慢慢轉成3G的用戶,因此目前的做法也屬于運營層面吸納新用戶的方針政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