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在路上

每經網首頁 > 記者在路上 > 正文

1.04萬億暴利背后:甜了銀行,苦了百姓

每經網 2012-02-23 13:09:31

或許這個數字對于很多人來說還不算刺眼,但在實體經濟如此低迷,存錢便是虧的背景下,銀行卻能走出一波獨立行情,究竟為什么?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孫宇婷/文

對于之前曝出的商業銀行2011年凈利潤達到2.65萬億元,雖然監管者做出了回應,稱沒有那么高,但實際數字1.04萬億也突破了萬億大關,仍足以令人震驚。去年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在“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直言,銀行利潤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盡管他說的是大實話,但聽者仍不免被灼傷。粗略計算一下,13億人口,相當于人均貢獻800元。或許這個數字對于很多人來說還不算刺眼,但在實體經濟如此低迷,存錢便是虧的背景下,銀行卻能走出一波獨立行情,究竟為什么?

銀行一大收入來源是近年增長快速的中間業務,以收取手續費、傭金等盈利,特點是風險小。主體收入仍是利息收入,約占整體收入的80%。利息收入來自存貸款利差,當前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利差達3.06%,如果有銀行做基準的上浮,那么利差還會更大。

銀行的暴利來自何處?僅以按揭貸款來說明銀行貸款利率的畸高。30萬的住房商貸,還貸20年,假如做基準利率,即7.05%,按等額本息來算,每個月還款2335元,其中每月還本572元,還利則高達1763元,20年下來,支付利息26萬多。利息占了本金的86%以上。而以等額本金進行償還,支付利息也高達21萬,占本金的七成。不能不說恐怖。

存款則更是不必多言,以去年通脹水平計算,假如投資者不做任何投資,僅存一年定期,1萬元則縮水至9810元。

銀行業的暴利早已不是秘密,但是為何叫囂了多年的行業改革并沒有任何實質的動作呢?政府出臺的那些不痛不癢的政策對壟斷背后的利益團體而言,無異于撓癢癢。所以,首先需要變革的還是壟斷的體質,打破框框,讓更多金融機構參與進來;其次,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縮小存貸款利差,推動銀行業反哺實體經濟。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再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精品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 日韩精品网曝流出久久 | 亚州精品自在线拍视频播放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