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公募一級市場壓價 打新賺錢效應陡增

2012-02-17 01:36:1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自去年A股市場頻現“破發潮”以來,新股迎來了久違的首日上漲。首次詢價因機構冷場被迫中止的朗瑪科技,在第二次詢價成功后,昨日(2月16日)登陸創業板,并以82.53%的漲幅冠絕全場。

新股的賺錢效應陡增,和公募基金的“壓價”不無關系。

“打新”賺錢效應陡增

相隔短短不足1月,年后新股發行市場發生了變化。從年初“破發潮”,到目前的回暖,一方面有來自市場的影響,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在新股定價過程中 “充分發言”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昨日東風股份、榮科科技、利德曼、朗瑪信息上市交易,除了東風股份登陸上交所,其余均為創業板個股。

截至收盤,朗瑪信息收報40.96元,相比22.44元的發行價大漲82.53%,榮科科技收報17.52元,,比11.11元發行價上漲57.70%,利德曼收報16.51元,相比發行價上漲27.00%,東風股份收報15.97元,與發行價相比上漲20.98%。

朗瑪信息、利德曼和榮科科技等個股,發行前券商平均預測價格分別為31.52元、14.35元和15.18元,在資金的追捧下悉數被超越。

公募壓低發行價

而在此之前,公募基金幾乎已經形成合力,壓低新股IPO的發行價。

以朗瑪信息為例,1月11日,該公司因最終參與詢價的機構僅18家,不足20家的底線,被迫中止發行。隨后,朗瑪信息第二次詢價的估值區間上、下限較第一次詢價分別調低了32%和35%,并且主動與近百家機構投資者聯系,最終共有42家詢價對象的69個配售對象參與,使其順利上市發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截至1月中旬,27只上市發行的新股中首日破發的就有12只。而且當時仍處于鎖定期的48只次新股中,超過70%的處于破發狀態,其中200余只參與增發基金有不同比例的浮虧。

從去年開始,公募基金打新整體報價有所降低。記者注意到,包括東風股份、榮科科技和利德曼在詢價階段,機構給出的報價與券商提供的參考價格區間相比都有所降低,部分公募基金甚至給出了“全場最低價”。

基金短期或無意炒作

從昨日滬深交易所發布的盤后數據來看,四只新股的前五大買賣席位中并沒有機構出現。

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公募基金行業似乎形成了短暫的“利益聯盟”,隨著基金業協會成立,基金在新股發行和上市公司治理等問題上,有望形成更多的話語空間。

而在此之前,已經有華寶興業和信達澳銀兩家基金公司表示暫停新股詢價,在飛利信、華錄百納、萬潤科技、東風股份和朗瑪信息等新股發行詢價單中,有公募基金給出的報價低至主承銷商估值區間的五成,國聯安德盛增利給飛利信的估值甚至為下限的3折。

有業內人士判斷,基金短期或減少參與新股炒作,而且參與打新的情緒短期內也很難轉暖。一方面,新股頻頻破發的情況已經深度困擾基金行業,基金公司有動力給賣方機構施壓;另一方面,政策上的變化可能會支持買方機構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不過這一短暫的“利益聯盟”能否持續,也會隨著“打新”賺錢效應的陡增而遭遇越來越大的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李新江發自北京 自去年A股市場頻現“破發潮”以來,新股迎來了久違的首日上漲。首次詢價因機構冷場被迫中止的朗瑪科技,在第二次詢價成功后,昨日(2月16日)登陸創業板,并以82.53%的漲幅冠絕全場。 新股的賺錢效應陡增,和公募基金的“壓價”不無關系。 “打新”賺錢效應陡增 相隔短短不足1月,年后新股發行市場發生了變化。從年初“破發潮”,到目前的回暖,一方面有來自市場的影響,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在新股定價過程中“充分發言”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昨日東風股份、榮科科技、利德曼、朗瑪信息上市交易,除了東風股份登陸上交所,其余均為創業板個股。 截至收盤,朗瑪信息收報40.96元,相比22.44元的發行價大漲82.53%,榮科科技收報17.52元,,比11.11元發行價上漲57.70%,利德曼收報16.51元,相比發行價上漲27.00%,東風股份收報15.97元,與發行價相比上漲20.98%。 朗瑪信息、利德曼和榮科科技等個股,發行前券商平均預測價格分別為31.52元、14.35元和15.18元,在資金的追捧下悉數被超越。 公募壓低發行價 而在此之前,公募基金幾乎已經形成合力,壓低新股IPO的發行價。 以朗瑪信息為例,1月11日,該公司因最終參與詢價的機構僅18家,不足20家的底線,被迫中止發行。隨后,朗瑪信息第二次詢價的估值區間上、下限較第一次詢價分別調低了32%和35%,并且主動與近百家機構投資者聯系,最終共有42家詢價對象的69個配售對象參與,使其順利上市發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截至1月中旬,27只上市發行的新股中首日破發的就有12只。而且當時仍處于鎖定期的48只次新股中,超過70%的處于破發狀態,其中200余只參與增發基金有不同比例的浮虧。 從去年開始,公募基金打新整體報價有所降低。記者注意到,包括東風股份、榮科科技和利德曼在詢價階段,機構給出的報價與券商提供的參考價格區間相比都有所降低,部分公募基金甚至給出了“全場最低價”。 基金短期或無意炒作 從昨日滬深交易所發布的盤后數據來看,四只新股的前五大買賣席位中并沒有機構出現。 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公募基金行業似乎形成了短暫的“利益聯盟”,隨著基金業協會成立,基金在新股發行和上市公司治理等問題上,有望形成更多的話語空間。 而在此之前,已經有華寶興業和信達澳銀兩家基金公司表示暫停新股詢價,在飛利信、華錄百納、萬潤科技、東風股份和朗瑪信息等新股發行詢價單中,有公募基金給出的報價低至主承銷商估值區間的五成,國聯安德盛增利給飛利信的估值甚至為下限的3折。 有業內人士判斷,基金短期或減少參與新股炒作,而且參與打新的情緒短期內也很難轉暖。一方面,新股頻頻破發的情況已經深度困擾基金行業,基金公司有動力給賣方機構施壓;另一方面,政策上的變化可能會支持買方機構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不過這一短暫的“利益聯盟”能否持續,也會隨著“打新”賺錢效應的陡增而遭遇越來越大的考驗。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在线看 | 精品国产不卡久久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