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8 02:09: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由于和兩位媒介名人——楊瀾、吳征,以及影視私募股權——這個與自身公募運營相差甚遠的業務搭上關系,嘉實基金向多領域“出招”背后的努力正在顯露出來。
就在近兩年證券市場的寒冬讓公募基金公司感嘆 “行業到了最艱難時刻”的同時,國內第三大基金管理公司嘉實基金卻錦衣夜行,進行著新的業態嘗試。
就在近一年間,嘉實基金已悄然布局了兩家與傳統公募基金證券投資業務大為不同的子公司——涉足私募股權投資的嘉實另類投資有限公司,以及進軍基金第三方銷售的上海嘉實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雖然后者剛處于核名階段,然而嘉實基金旗下子公司 “三駕馬車”之勢已初現雛形。
“另類投資”橫空出世
當2月6日陽光紅巖投資事業集團(以下簡稱陽光紅巖)正式對外宣布“嘉實七星媒體私募股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實七星)成立時,業界才猛然發現,嘉實基金已經開始涉足私募股權投資業務,而其為此新成立的子公司——嘉實另類投資有限公司也由此浮出水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嘉實基金方面并沒有準備要公開這項投資。而由合作方陽光紅巖披露的情況顯示,嘉實七星媒體初始資金籌集目標為8億美元,這使得其將成中國最大的媒體基金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嘉實七星媒體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全球媒體并購基金和內容投資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未來將致力于并購、營銷及內容三大領域投資,基金將識別在全球細分市場具有突出優勢的公司并對其投資,幫助其整合并推動其發展。特別是在中國和亞洲市場的業務,嘉實七星媒體將協助其獲取在亞洲資本市場的上市籌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司注冊處查詢到的資料顯示,嘉實七星成立于2011年8月12日,注冊資金為1萬港幣。公司董事包括陽光紅巖的控制人吳征、CEO陳兆濱,嘉實基金方面則由其總經理趙學軍,以及來嘉實基金自股東方的LindsayMeganWright出任董事。
而在嘉實七星的背后,則是嘉實基金在香港地區注冊成立的子公司——嘉實另類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實另類投資)。該公司于2011年6月3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同樣為1萬港幣。
公司董事除了嘉實基金總經理趙學軍外,還有嘉實基金督察長王煒,以及嘉實基金股東方德意志銀行的代表LindsayMeganWright。王煒是法律背景出身,曾任嘉實基金法律部總監。而LindsayMeganWright曾任嘉實基金董事,是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高管,具有PE業務背景。
有私募股權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樣的班底在私募股權基金中比較典型——以法律和PE業務背景人士為主導。同時,也可以看出,嘉實基金股東方也參與到子公司的設立和管理中。
財富管理公司“破繭”
除了嘉實另類投資這一子公司橫空出世之外,此前尚在傳言中的嘉實基金向第三方銷售進軍而計劃設立的子公司,也有了新進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海工商局網站上查詢到,2012年1月17日,上海嘉實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實財富管理)已在上海浦東新區工商局申請名稱登記,目前尚在審查中。
這意味著,嘉實基金第三方銷售子公司的設立已經走出了第一步,這也是業內首家正式涉水第三方銷售的基金管理公司。
有基金業人士對此表示,第三方銷售公司設立在上海是不二之選,上海的金融市場更為市場化,金融要素也更全面和豐富,適宜這類公司發展。此外,上海也是嘉實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冊地。
2011年,基金第三方銷售的業務資格放開,多路資金涌入這一行業。嘉實基金是最早傳出消息,意欲參與這一業務的基金公司,不過彼時一切尚處于傳言階段。
記者曾向業內另外幾家大型基金公司求證是否有類似業務計劃,但所有的公司都表示將專注于投資主業,暫時未有相關計劃;也有基金公司高管則明確表示對此業務的不看好。
而正如絕大部分基金公司所要求地——專注于證券投資主業,目前公募基金業務呈現出的是 “扁平”形態,而絕少縱深的業務延伸。業內人士表示,即便相對于金融業其他類型企業,基金公司會計科目也是最為簡潔的。因此,嘉實基金的“跨”業務嘗試,讓業界也不無側目。
從目前可查資料來看,嘉實基金落子的子公司已有三“枚”。除了尚在核名階段的嘉實財富管理,還有嘉實另類投資以及更早設立的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業務跨度從海外證券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以至下游的銷售及理財投顧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