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0 08:51:36
每經編輯|王迎春
由于懷疑被上游廢水污染,戴村及樂安河沿河其他村莊的村民們,紛紛將矛頭指向江西銅業下屬的德興銅礦等多家礦企。
12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德興市環保局辦公室,得到一份2008年1月的《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德興銅礦擴大采選生產規模技術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以下簡稱《環評報告》)。
《環評報告》“環境影響回顧”一章稱,一期工程投產后,酸性廢水來源于銅礦溝、楊桃塢廢石場,堿性廢水來源為選礦廠、銅硫精礦濃密溢流水、含堿性廢水的尾礦漿,此時的酸堿廢水均直接排入大塢河,最后流入樂安河。
德興銅礦宣傳部部長鄧國俊表示,在1979年以前,國家還沒有出臺相應環保法規,因此沒有環保設施,廢水都是直接排放的。
按照戴村老支書戴明發的說法,德興銅礦從1969年就開始向樂安河排放污水,至國家正式出臺環保法規之時,直接排污也有10年之久。
有戴村村民認為,該村大量農田被荒廢,農民經濟收入及人身安全均受影響,他們在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時,均認為污染來自江西銅業公司下屬礦企。
本月9日,江西銅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全部達標排放。江西銅業董秘潘其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樂安河下游村莊受到的污染,江西銅業公司已發布公告,表明了態度。
潘其方還表示,江西銅業是國企,賺到的錢都屬國有財產,不會在環保方面偷工減料,一定會按有關部門要求,把環保工作做好。
上述《環評報告》顯示,2006年技改后,德興銅礦的排水量和銅、鉛、鋅的排放量均有所減少。不過,德興銅礦設計的工業水處理站的廢水處理能力只有1320萬噸/年,遠低于廢水排放能力。
對此,潘其方表示,公司循環水的利用率高,有許多排放的水都會循環利用后再排放,因此處理能力是能滿足廢水排放量的。
不過,江西明實律師事務所律師肖禮光認為,按相關法律,村民舉報受到江西銅業下屬企業造成的污染時,江西銅業必須舉證下游結果與自己的“三廢”排放無關,而不只是發布一則澄清公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