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200余萬到期鐵路債券現“烏龍”?債權人欲起訴鐵道部

2011-12-02 00:56: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手持近300萬元鐵路債券卻無法兌付,靳慶華、靳福東、劉平三人欲將鐵道部告上法庭。

據最早發現這批債券不能兌付的當事人靳慶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這批不被“買單”的鐵路債券經警方鑒定,確定為鐵道部1995年發行的 “真實”“中國鐵路建設債券”,包括當事人持有渠道也均“合法”。

而鐵道部資金清算中心此前卻對此回應稱,該批債券早已兌付完畢,只是因相關工作人員疏漏未做“作廢”處理,并表示鐵道部態度明確,不會再予兌付。

代理律師:最遲下周起訴

不過,鐵道部資金清算中心的上述說法并未得到當事人代理律師的認可,“從事實法律層面上講,案件本身沒有任何懸疑,甚至可以說必勝無疑。”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代理律師楊航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楊航遠同時對記者最新透露,最遲將于下周起訴。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楊航遠表示,對于案件事實層面最大的信心即來自于當事人手中該批證券已經被警方證實,認定為“真實、合法”,并且沒有“適用時效”(即何時到期不能兌換)的限制。

盡管鐵道部資金清算中心此前表示有當年給鐵道部指定的債券代理商——華夏證券的劃款記錄,也有原華夏證券的證人證言,表明該批次證券被兌付過。但楊航遠認為,這并不能成為向第三方,即債券的合法持有人提出抗辯的有效理由。

“如果代理人有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委托人可以向代理人追查,但不應當讓善意第三人、債券合法持有人來承擔。”楊航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同時,楊認為,不論是不是工作疏漏,凡在市場上流通的債券都只能推定它是沒有兌付過的。

部分債券曾被中信建投“回購”

靳慶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糾紛另一處備受關注的焦點在于,雖然鐵道部當年委托的該批債券代理方——華夏證券已經破產,但接手華夏證券業務經營的中信建投證券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信建投)又曾以“購買”的名義,購得靳慶華30000余元該批債券。“為何后來的債券就不能被兌付了?”這讓靳慶華頗為不解。

靳慶華告訴記者,他手中尚有價值30余萬元債券,另一當事人靳福東也表示手中尚有100多萬元該批次債券。靳慶華、劉平等人此前甚至還曾因此被指涉嫌合伙詐騙而予以立案調查,并被扣押債券,他們正是在調查期滿以后,決定起訴鐵道部。

靳慶華同時在電話中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口述了他作為乙方和甲方中信建投當時簽訂的 《債券買賣合同》說明,其中一條寫明:“甲方基于鐵道部長期合作關系,同意購買乙方持有人的標的債券。”然而卻又明確注明 “甲方與鐵道部對乙方的債券兌付債務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關聯。”

而另一條說明同時寫道,“本合同僅適用于甲方對乙方持有的本合同下標的債券的購買,不代表甲方對乙方與鐵道部已發生或未來發生的任何其他爭議承擔任何責任。”

如果被認定該批債券已兌付,且不予再兌付,中信建投為何還要購買?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并未能聯系上中信建投相關負責人,此前經手此事的鐵道部資金清算中心業務經辦洪泉手機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華夏證券清算組的一位工作人員昨日也對記者表示尚未接到有關此事的內部問詢。

楊航遠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華夏證券已經破產,本身已沒有代理兌付的能力,但從合同注明的表現來看,中信建投雖然接手華夏證券,又并不認為他們是鐵道部新的代理人,不認為他們有兌付義務,只是基于和鐵道部長期合作的關系愿意購買那一小部分債券。目前也并不確定鐵道部是否委托了中信建投履行義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牛牛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大秀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精品在线 | 中文日韩欧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