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1 01:24:20
央行這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從通脹因素分析,形勢并不十分樂觀。
每經編輯 余豐慧
余豐慧
根據測算,此次下調存準率后,將向市場釋放4000億元左右的流動性。這可能預示著11月份物價繼10月份后繼續下行,CPI繼續走低,不排除同比上升降至5%以內。同時,預示著我國經濟受內外部因素影響回調速度在加快。
筆者分析,有這樣幾個因素促使央行突然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從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通脹減緩和經濟增速下滑是迫使央行突然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首要原因。其次,一邊是中央要求適度增加信貸總量,支持國家重點工程在建項目、續建項目的信貸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項目,支持中小微型企業貸款需求;另一邊是商業銀行由于高比例繳存存款準備金等原因,增加信貸投放的資金不足。據有關機構預測,商業銀行新增貸款可能繼10月份大幅增加后,11月份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原因是沒有資金可投放。再次,逼迫人民幣被動投放的外匯占款10月份出現了負增長。11月以來,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局面被改變,至目前轉而貶值0.5%。外匯占款投放減少,可能加劇市場流動性和商業銀行用于放貸的資金緊缺狀況。
然而,央行這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從通脹因素分析,形勢并不十分樂觀。正如筆者此前預料,時至年底,加上寒冬將至,是物價最容易攀升的時間段。據報道,食用農產品持續下跌數周后,其價格于上周開始回升。據山東省相關監測,上周全省部分蔬菜價格出現20%以上的漲勢。而據商務部監測顯示,上周國內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連續3周小幅上漲,比前一周上漲3%,比11月初上漲4.9%。與此同時,進入11月以來,占CPI比重較大的豬肉價格環比降幅也從前3周的1.8%、1.9%、1.7%,到第四周收窄至1%。此外,發改委決定,從12月1日起銷售電價每度平均上調3分錢,將推高商品成本,助推物價上漲。同時,輸入型通脹因素正在加劇。國際大宗商品近期出現不小漲幅,國際油價已經漲至每桶100美元左右,我國進口大宗商品都出現30%左右的漲幅。再者,外匯占款一個月負增長還不能說明多大問題,是否成為趨勢尚需觀察。人民幣雖然出現了貶值,但是,長期升值的格局應該是難以改變的。
因此,在筆者看來,貨幣政策工具還沒有到轉向時機,穩健趨緊的貨幣政策不能輕言放松。央行現在突然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如果與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不排除導致通脹卷土重來。有一點更加需要值得注意,我們的市場到底是否出現流動性緊缺?回答應該是否定的。全國社會整體流動性并不缺乏,從龐大的民間借貸和高利貸規模就可以略見一斑。關鍵是資金不進入實體實業,而是進入到了投機炒作和高利貸行業里。引導其進入實體經濟是當務之急,而不是匆忙放松貨幣政策工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這次突然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股市可能構成短暫有限利好,但是不會持久的。對樓市利好主要體現在信貸支持保障性住房的資金需求上,對限購限價不放松的商品房市場構不成利好。當然,對商業銀行肯定是利好,將直接給商業銀行釋放4000億元左右資金,對商業銀行資金運用和效益提升有微弱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