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人民日報:美國應克制“塑造”世界的沖動

人民日報 2011-11-28 10:20:48

轟動一時的“歷史終結論”之所以不得不草草收場,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它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規律。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究竟意味著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這是一個關系21世紀國際關系體系變革方向的大問題。透過種種國際熱點問題,能夠觀察到對這個大問題的不同看法。

美俄有關反導問題的較量就是一個新例。在俄方看來,在反導對話與合作過程中,美國“必須以明確的法律基礎來保障俄方安全”。盡管這種要求并不過分,但美方顯然不想做出這樣的承諾。

美國對俄羅斯政治體制、價值觀以及改革道路多有質疑,認為俄羅斯在諸多方面出現“倒退”。但是,一個與西方有著不同文化傳統的國家,能夠按照西方的路徑走下去嗎?在這方面,俄羅斯有過教訓。基于對歷史文化傳統和國家“品格”的把握,俄羅斯在規劃發展道路、處理各種現實問題時,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應有的“個性”。反導系統的啟動、運作以及部署等,都和美國及其盟友的“不安全感”聯系在一起。

曾幾何時,安全感的缺失是導致冷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集團靠強大核武庫找到脆弱的“恐怖平衡”。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演進,但美國并沒有找到安全感。除去恐怖主義威脅等現實因素,這種不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緣于對自身絕對優勢地位的追求和對世界各國政治體制、發展道路一元化的迷戀。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某些國家,才能鏟除對美國仇視和威脅,這種思維方式在近年來美國外交尤其是反恐方面多有表現,其對美國政治信譽的損害以及地區局勢的沖擊有目共睹。

1944年12月,美國《芝加哥論壇報》曾發表過一篇重要社論,后來被一些美國學者用來解讀冷戰發生的原因。那篇社論的核心觀點就是,美國承擔著改造世界、使世界更美好的歷史重任,而美國的“力量與不容置疑的意愿已經緊緊地系結在了一起”。

今天的世界與冷戰前夜全然不同。新興大國的崛起成為推動世界格局朝向多極化演變的重要力量。它們可能“長得”不像西方,甚至在一些問題上可能會讓西方有些不舒服,但它們通過與西方在經濟貿易等各個領域的交往,促進了共同發展。世界和平與繁榮并不取決這些國家是不是變得更像美國,而在于它們能否沿著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走得更遠。

多極化的世界格局需要一個為各國廣泛接受的認知框架,其前提是相互尊重、包容合作,而不是千方百計地去尋找“假想敵”,更不是 “塑造”世界的沖動。

轟動一時的“歷史終結論”之所以不得不草草收場,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它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偏執于人為制造“趨同”來建立世界安全格局,某種意義上也是制造“冷戰”氛圍。(鐘 聲)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正在播放女人与久久品99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