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6 00:50:25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赤峰
隨著國家政策對中小企業的傾斜,銀行也相應調整了信貸投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部分中小企業已經相繼得到了銀行信貸的大力支持,但由于銀行受額度限制,仍有不少企業苦于融資難。
相比其他的創業者來說,王昆無疑是幸運的。從一名退伍軍人到如今的五家實體店老板,他的起家離不開銀行的幫助。
王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曾經就是一個擦鞋的,想把這個事業做大,好不容易申請獲得在赤峰開設店面的特許權,也租下了一間店鋪,但是2萬多的裝修錢卻沒有著落。
“當時,包商銀行的一個信貸員找上門,一筆3萬元的資金2天內就到了賬,解了燃眉之急。”王昆稱。
2008年5月18日,王昆的第一家店鋪順利開業,事業隨后進入了快車道。兩個月后,王昆的另兩家分店也陸續設立。
“在不斷新開分店時,也先后找包商銀行貸款了4次,涉及的金額大概在20萬左右,我也按時地償還了。”
王昆表示,隨著公司業務的蒸蒸日上,他如今還計劃投資100萬建設一個專門的工廠。“像我們這樣的小企業發展起來離不開銀行支持,也多虧了銀行。”
事實上,王昆的企業僅是微小企業貸款中的一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不少微小企業在金融支持上都受到了銀行的青睞。
“今年,包商銀行已調整了貸款結構,將超過9成的新增貸款均放在了中小企業信貸上。”包商銀行赤峰分行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目前,銀行在做微小企業貸款面臨一個尷尬——放不出款。”該人士稱,今年包商銀行赤峰分行新增貸款近1億。在該分行中小企業客戶中,目前等待放款的金額就高達8000萬。
“今年央行給包商銀行的貸存比只有40%左右,貸款額度只有60億。這對于以服務小企業為主的專業銀行來說,限額相對嚴厲了一些。”該人士估計,目前該行中小企業信貸的缺口至少有2個億。
“銀行經常每月第一天就放完了一個月的貸款。”該人士表示,銀行對此也很無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