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6 01:42:59
一年前各家IT大佬祭出云計算戰略至今,真正“云端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昨日(10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為方面獲得證實,原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總經理朱近之已離職,轉任華為全球IT戰略與規劃部高級副總裁。公開信息顯示,朱近之是IBM最早參與云計算項目的雇員之一,由其帶領的團隊業績增長迅猛,在IBM工作時直接向公司二把手高級副總裁兼軟件集團總經理SteveMills報告。
有業內人士將此消息解讀為,華為挖角IBM中層可視為發力云計算的標志,對此,華為公關部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只是一個很平常的業界人事變動,也不一定就是針對競爭對手或西方市場的一個動作。“華為的很多老外高管就是直接從西方市場過來的,或是西方一些政府內級別較高的官員直接跳往華為的,就像之前華為就請過英國政府的一個安全官,因此人事變動并不一定非得往這個方向去解讀。”該負責人說。
華為公關部昨日透露,華為正在積極調整,“原來云計算是放在一個產品線傳統核心網下面的,鑒于云計算的特殊性,會有相應的調整。”
然而無論朱近之離開IBM前往競爭對手華為陣營是否有著更深層的意味,大型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在云計算這塊正在發燙的新領域的野心早已展現。去年11月29日,華為公司正式對外發布了其云計算戰略及端到端解決方案,華為總裁任正非說:“我們在云平臺上要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趕上、超越思科,在云業務上追趕谷歌。”
云計算之前的舊交情華為公關部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回應稱,朱近之加入華為的時間并不長,具體的業務目標和細節尚不能對外公布。目前能夠確定的是其所任的職位是華為全球IT戰略與規劃部高級副總裁。朱本身的經驗和業績水平在背后起了極大的作用。
“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從IBM這樣人才儲備的企業里挖角其實很正常”,IDC中國計算機系統研究部高級分析師周震剛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朱近之原先在IBM的職位是軟件集團(SWG)負責云計算業務,應該說是IBM在云計算這塊的中層技術骨干。云計算在IBM一直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云計算在其四大業務分塊里分別都有一個團隊負責,整個公司層面是由一個副總裁來總負責云計算。總的來說,IBM集團層面管得比較少,都是朱近之這樣所在團隊自行操作更多。”
就在傳出華為挖角IBM中層之前不久,兩家公司被指已達成一項新協議,內容即是IBM向華為方面提供一系列品牌戰略層面的顧問服務,已使得華為這家中國公司在進一步“走出去”的時候品牌形象足夠有力。但上述協議尚未經雙方證實。
而在更早的時候,還未提出要在云計算領域趕超思科、谷歌的任正非就曾直言不諱的表示與IBM之間的關系,“我們只向一個顧問學習,只學習IBM。”
“華為在云計算這塊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在最近這一兩年和未來一段時間一定會有很多的投入,但是這樣的人事變動只是占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周震剛向記者表示,“正在進行的華為內部架構調整以及產品線完善是關鍵。”
架構調整打造云計算對于轉型期的華為而言,云計算的真正興起可謂正是時候。華為曾提出,公司將不再單純出售電信設備。為開啟云計算戰略,華為已經建立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將面向企業用戶出售云計算解決方案。
周震剛指出:“云計算是基于網絡來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而網絡都是由運營商掌控,華為與運營商之間的關系在國內是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可以和電信運營商合作完成一些別的公司無法實現的項目,這也是其最大的一個優勢”。
此外,據了解,目前IBM方面在業務上主要分為銷售、軟件、硬件、服務四塊,而華為是所有產品歸于一個大部門,銷售則大分為面向企業和政府,原來核心網改組成面向電信,兩個公司的架構區別較大。
華為方面昨日表示:“最近華為也在積極整合之中,原來云計算是放在一個產品線傳統核心網下面的,不少業務都是有些分散的,整合之后可能會有一些新思路,其中鑒于云計算的特殊性,會有相應的調整。”
周震剛透露,其中一種可能的做法是,可能會有一個支撐部門,把包括數據中心、云計算、服務器、存儲產品等在內的業務都歸到這個平臺部里,云計算可能不會單獨獨立出來。
而對于華為與IBM以及曾揚言要趕超的思科等老牌國際勁旅的競爭,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云計算是一個涉及硬件、軟件、服務等各個方面的全方位服務方式,而華為目前更多還是一個電信設備的制造商,主營業務還是其路由器、交換器等網絡設備。同時需注意的是,在硬件方面如存儲器等產品也起步不久,在產品的完善程度上還需要一定的階段。
“華為定位于替電信運營商做云計算的數據中心,同時自己也會嘗試來運營一些云計算,但現實是盯著主流電信運營商的廠商同樣很多。諸如思科等大廠商也在看,而且二者產品也相對比較類似,競爭會比較直接。而像IBM、惠普等也屬于競爭關系”,該業內人士指出,“在競爭上,技術并非大問題,而是具體的實施經驗。像IBM來做云計算,可以從硬件、到軟件、服務至咨詢全部都來做,而華為等公司則至少需要在軟件方面和其他公司進行合作。不過相信在華為產品線完善過程中,接下來肯定會有相應的動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