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十二五”險資運作看點紛呈

上海證券報 2011-09-01 08:08:16

 

  看點一 拓寬債券投資領域

  險資債券投資辦法正在修訂

  無擔保債券“天花板”將破

  ⊙記者 盧曉平 ○編輯 艾家靜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債券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未來將在債券市場擁有更多的可投資品種和投資工具,其中,無擔保債券的投資范疇和比例將得到明顯提升。

  這是正在修訂的保險資金債券投資辦法的主要內容。

  據悉,相關辦法改動較大,包括重新確定和劃分債券分類,增加更多的可投資債券的工具和投資品種,包括增加無擔保債券的投資比例和范疇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保監會順應市場發展需要,繼續整合保險投資管理政策,支持保險公司改善資產配置,提高保險資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的又一重要舉措。

  債券投資擔綱險資業績大梁

  債券市場“否極泰來”?放眼望去,保險投資大佬們正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于此。

  8月24日,擁有1.4萬億元可投資資產的中國人壽召開了2011年中期經營業績發布會。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介紹了上半年中國人壽財務的有關情況。

  在固定收益類投資方面,中國人壽抓住了市場機會,適度超前配置固定利率協議存款,加大債券結構調整力度,提高了存量債券組合收益率。

  截至6月30日,中國人壽的債券類投資占比為43.22%,定期存款占比34.32%,權益類投資占比13.38%,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占比5.47%。

  劉家德坦言,下半年看好固定收益類投資,并公開表示將加大債券投資和大額協議存款等固定收益類投資占比,尤其是質地較好的企業債券,從而降低投資風險,穩步提升投資收益。

  據記者了解,劉家德的看法也代表了包括中國平安(601318)和中國太保(601601)在內的大型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

  此前,受云南城投(600239)事件影響,債券市場走勢疲軟。據統計,7月份1055只企業債中有400只下跌,平均跌幅為0.49%;城投債是重災區,476只城投債中有236只下跌,平均跌幅0.76%。

  而截至7月31日,基金持有企業債票面總額為2140億元,在6月底,這一數字是1890億元,基金一月之內加倉250億元;此外,商業銀行也增持了企業債110.06億元,而保險資金卻選擇了減持。

  據中債網統計,截至7月底,保險機構持有企業債票面總額為5208億元,相比6月底的5470億元減少了262億元。

  “現在市場不好做,相信保險資金會謹慎行事”,一位券商研究員分析說。

  記者調查發現,多位基金經理認為債券市場要到明年才會好轉。但毫無疑問的是,投資渠道的疏通和拓寬,將為險資大顯身手營造更大舞臺。

  動態調整路線圖清晰

  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險資在債券市場的投資是極為靈活的。

  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在保險資金配置中,投資額減少219億元,銀行存款大增2149億元,占新增資產總額的56%,增幅之大為兩年以來首見。

  面對股、債兩市的雙雙低迷,銀行存款再次成為險資的避風港。不過在政策上,保監會對于保險資金投資債券正呈現逐步放開的趨勢。

  2009年3月發布的《關于增加保險機構債券投資品種的通知》,增加了保險機構投資境內市場發行的無擔保債券中期票據,2009年12月發布《關于保險機構投資無擔保企業債券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保險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市場發行的AAA級無擔保企業債。

  而《關于債券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保險投資企業債的上限從30%上調到40%。同時對發債人的要求也有所放寬,從“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調整為“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凈利潤)不少于所有債券一年的利息”。

  《關于加強保險機構債券回購業務管理的通知》則對保險機構回購債券融資設定了20%的上限。

  另外,保監會對債券評級要求也有所放寬。包括:保險公司投資在香港市場發行的債券的最低信用評級從A級降至BBB級。

  在實際操作上,保險資金也順勢而為。

  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資產管理(香港)在中國香港地區發行了一只人民幣債券基金“中國平安精選人民幣債券基金”,該基金為開放式單位信托基金。

  眼下,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不斷上升,較高的投資回報也將隨之而來。

  無擔保債券上限望達30%

  更值得關注的是,保監會正在考慮將保險機構投資無擔保債的投資比例由20%調整為30%,并考慮放寬對保險機構相應限制條件。

  債券一向是保險資金投資的重要品種之一,也是近年來保監會調整相關投資政策最頻繁的領域。僅2009年,保監會就三次發文調整債券投資政策。

  而在2009年12月開閘無擔保債之后,保監會又于2010年5月進一步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無擔保債政策,將其比例上限調整為不超過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新增了恒生成分指數股、H股、紅籌股以及大型國企在香港公開發行的債券等境外債券品種。

  2010年8月,保監會在《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保險機構可投資無擔保債券的品種,調整為無擔保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和商業銀行發行的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券。此外,還將投資中國境內發行的無擔保企業(公司)類債券的信用等級,調整為具有國內信用評級機構評定的AA級或者相當于AA級以上的長期信用級別。

  目前正在修訂的辦法,不僅將繼續放寬范疇,還將增加更多的投資品種。

  盡管目前具備無擔保債投資資格的,僅限于幾家大中型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不過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達標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進入此領域。

  總而言之,“十二五”期間,保險機構投資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將實現“雙擴容”。

NextPage

  看點二 PE投資松綁

  險資投PE不再逐一報批 上限之內“自由投”

  平安接棒國壽沖刺第二張PE牌照

  ⊙記者 盧曉平 ○編輯 艾家靜

  一改“一事一議”之現狀,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PE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逾2000億元資金有望攪動PE江湖。

  據本報記者了解,現在,保險資金投資PE基金可以不再逐一報送保監會,而是在監管規定的額度之內進行自主選擇。

  與此同時,記者獨家獲悉,在首張PE牌照花落中國人壽后,目前中國平安也在積極籌備,并已經向保監會申報PE牌照。

  從一事一議到備案制

  眼下,距離保監會去年9月放開保險資金從事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已過去近一年時間,保險資金投資PE基金的渠道是否暢通?保險公司對另類投資的意愿又如何?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多方采訪。

  據了解,保險公司根據自身條件,對照相關條件合格后,就可以正式向保監會申請包括股權和不動產投資等另類投資備案;在通過保監會相關投資能力等各項檢測和現場驗收后,即可開展另類投資。

  從此前的“一事一議”到目前的備案制,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這意味著保險資金參與非上市股權投資PE基金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事實上,加大另類投資,一方面是保險資金規避資本市場投資風險的重要投資渠道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保險公司極為迫切想要開拓的投資領域。

  以中國人壽為例,在剛剛召開的2011年半年報發布會上,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表示,在另類投資方面,中國人壽加大了基礎設施債權計劃投資力度,并加強了非上市股權PE基金等領域項目儲備。

  中國平安也透露,預計公司未來投資于基礎建設和不動產等新渠道的資產有望逐步提升。據了解,目前,平安進行的股權投資都是通過旗下信托公司運作。

  保險公司“有米無處下”

  保險資金投資PE的能力究竟有多大?記者算了一筆賬:

  按照股權投資5%上限和相關PE基金產品投資4%,雙方合計不超過5%的投資計算,中國人壽集團以888億元居各保險公司之首,其次是平安保險集團和太平洋保險(601601)集團,可投資PE資金規模分別達到586億元和238億元。

  這意味著已經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牌照的10家保險公司從事股權投資PE的資金總額可以達到2371億元。

  不過,目前國內PE市場上可供保險公司選擇的基金數量較為有限,保險公司面臨著“有米無處下”的局面。

  截至目前,保險資金間接股權投資即投資PE基金,較為成功的是中國人壽集團及平安集團,前者分別投資了綿陽科技城產業基金及渤海產業基金,平安則分別投資了西部能源股權投資基金及長江產業投資基金。

  可以看出,盡管PE市場規模龐大,但能否拿到合適的項目,還得看各家保險公司的本領。畢竟,目前保險公司所投基金均為具有政府背景的產業基金,而這種風險遠低于純市場化的PE基金。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未來5年,保險資金有望在PE基金市場“掀波瀾”。

NextPage

  看點三 聯姻保障房

  走一步看一步 險資涉水保障房

  ⊙記者 盧曉平 ○編輯 艾家靜

  先試點后推進——未來5年,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房建設將沿著這一途徑逐步開展。

  試點案例屈指可數

  眼下,在投資不動產的范疇內,保險資金已經試水保障房建設。不過,據記者了解,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規范性文件將完全遵循不動產投資管理方法,全部投資比例均在10%以內,在此框架下,具體的投資比例與項目等由公司自主決策。

  據此推算,今年上半年保險總資產達到5.75萬億元,10%的不動產投資和保障房建設合計可以使用的資金上限為5750億元。

  盡管理論數額龐大,但目前看來,保險資金在保障房建設投資的試點數量十分有限,案例屈指可數。

  此前,中國太保集團旗下太平洋(601099)資產管理公司宣布發起設立“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賃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募集40億元資金,用于上海地產集團在上海市區建設的約5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與此同時,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7家保險公司的保障房投資計劃——“藍德計劃”也已啟動。今年5月下旬,由北京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與7家保險公司正式簽訂了債權投資計劃,期限為7年。7家公司各自通過發行債權計劃,把保險資金借貸給北京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為保障房建設提供土地供應。

  中國平安也與上海城投控股(600649)聯手,募集30億元資金用于支持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國人壽也在重慶市場躍躍欲試。

  但截至目前,除太保一期完成募集,其他項目尚在審批過程中,更多的保險資金仍在耐心等待。

  保險資金小心翼翼

  不容忽略的是,房地產的大門對于保險公司而言仍然是緊閉的,而能叩開保障房建設大門的保險公司也十分有限。

  按照2010年9月保監會出臺的《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保險資金投資的不動產,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著于土地上的定著物。保險資金可以投資基礎設施類不動產、非基礎設施類不動產及不動產相關金融產品。

  對此,保監會的監管十分嚴格。比如,準上市公司新華人壽為了上市達標,不得不忍痛割愛——將王府井(600859)黃金地段的地產掛牌拍賣。

  因此,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已經是政策上的重大突破。本著謹慎原則,保險資金在試點初期,步伐當然不會邁得太大。

  據悉,目前在試點階段,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的項目仍然按照一事一批的原則。

  此外,相關政策對試點保險公司的要求也很高。除了償付能力等必備條件外,還包括上一會計年度盈利,凈資產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高的投資收益率也成為令保險資金忐忑不安的一道坎。

  按照市場一般估算,政府初步提供的回報率約為3%-4%,而保險資金的期望在6%-8%左右。更何況,隨著通脹壓力加大,資金使用成本提升,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自然是水漲船高。

  不過從目前的投資意愿看,上海、北京、重慶等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地方政府營造的軟環境基本適宜,逐漸成為各路險資涉獵的目標。

  可以預見,險資投資保障房僅僅露出冰山一角,隨著各方環境政策逐步到位,更多的險資將被吸引入場。

NextPage

  看點四 境外投資路更廣

  險資境外投資范圍拓寬 可買衍生品

  ⊙記者 盧曉平 ○編輯 艾家靜

  保險資金在中國香港市場不僅可以買股票債券基金,還可以買衍生產品。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為了對沖投資風險,保監會正在修訂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將開放險資在中國香港市場的投資范疇,從過去單一投資股票、債券及基金,拓展到衍生品。

  政策有序放開

  保險資金出海始于2007年。在今年上半年的保險工作會議上,保監會主席吳定富透露,為支持保險公司改善資產配置,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正在修訂境外投資實施細則。

  2007年7月,保監會頒布了《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按下了險資進軍境外市場的按鈕。

  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包括: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回購與逆回購協議、貨幣市場基金等貨幣市場產品;股票、股票型基金、股權、股權型產品等權益類產品等。投資總額不得超過委托人上年末總資產的15%。

  事實上,保險資金在實際操作中的投資品種十分有限。而從投資比例看,盡管上限是15%,但各個公司獲取的可投資占比并不相同。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獲境外投資額度最高的是中國平安,為15%。

  “我們的投資占比都很小,大家都十分謹慎。另外,從投資品種看,基本是股票、債券。”一位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者告訴記者。2010年,保監會下發了保險投資綱領性文件,《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針對保險公司投資中國香港市場,股票品種調整為公開發行并在主板上市的股票,債券品種調整為主板市場上市公司以及大型國有企業在港公開發行的債券。

  截至目前,從來自市場的信息看,險資境外投資業績總體好于境內投資。

  衍生品投資水到渠成

  從投資禁地到如今的準投資渠道,對保險資金而言,衍生品的開放可謂水到渠成。

  始于2007年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至今已經運行了4年有余,積累了一定的異地市場投資經驗;另外,香港交易所旗下的衍生產品市場品種繁多,對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是不錯的選擇。

  截至2011年7月31日,香港交易所按本身股份市值計為全球最大上市交易所。香港交易所證券化衍生產品總成交金額排名第一;證券市場總市值排名第七。因此,寬泛的投資城池,將為險資投資衍生產品提供巨大空間。

  從政策環境看,中央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分析人士認為,香港將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未來將會有更多人民幣衍生產品和交易在香港市場進行,香港的先發優勢及對內地企業和機構離岸業務的重視,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優勢地位。

  “我們在召集相關專業人士,積蓄人力資源,等待相關政策開閘。”一位有境外投資牌照的保險公司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有市場人士猜測,由于衍生產品風險較大,因此在投資初期階段,險資為了控制風險,下單的范疇不會太寬。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二区婷婷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自偷自拍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韩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