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7 01:46:11
炒房客變身拋房客
昨日(8月16日),記者在溫州市水心街道、上陡門、新城等地看到,多數房產中介生意冷清。
“目前急著拋售的主要是資金鏈緊張的炒房者。”21世紀不動產溫州運營總監黃慧華表示,這段時間房東著急賣房的案例比以往多了不少,尤其是一部分拆借資金來炒房的人。據介紹,溫州房地產市場比較特殊,投資投機成分比較多,這些炒房者資金多是借貸來的,或通過擔保公司,或通過高利貸,本想短期見利后還上,但市場行情不好。
在這些炒房者中,黃洋 (化名)的經歷似乎極有代表性。上星期,黃洋終于等來了銀行放貸,款項只有500萬元,而他之前向銀行申請的是1000萬元,還缺一半,對他而言,這是一筆“救命”錢。黃洋是溫州當地一鞋業公司老板,年初時,他以鞋業公司的名義向銀行貸了一筆半年期的生產資金,這筆錢最終卻被用于炒房。然而,由于市場“蕭條”,半年到期后,他只好向民間借債用來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9月中旬到期,利率每月1毛,原想再從銀行借錢來還民間借貸,但現在銀行信貸緊縮,貸款利率上浮且很難貸到。對黃洋來說,如果9月份再還不上錢,他的房子以及經營多年的公司將被查封。情急之下,黃洋只想將手中的房子低價脫手。
“前一階段單價賣4.6萬元,現在可以減少3000元。”黃洋有一套京都城的期房,總面積146平方米,如果現在有人買,他愿意總房價直接減去50來萬。據他稱,現在更多的只是問問,如果到了8月底,再沒有賣掉,他打算單價再降3000元。
“當地很多購房者是借錢來的,期限基本上在3~6個月左右,但如今銀行貸款難,導致不少人資金鏈緊繃。”溫州當地一炒房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有些到期債款還不上,房地產市場行情不好,只好向高利貸舉債。
事實上,除了炒房者,還有一批人也加入了拋房潮中。“目前一些制造業者,在銀行貸不到款,民間借貸利率又高,只好賣掉自己的房產自救。”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表示。
周凱(化名),從事房產中介已7年多,經營的多是別墅排屋等高檔住宅。昨日,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找我代理賣別墅的特別多,我手頭有一套8000多萬元的獨立別墅,錦繡園四期,405平方米。前兩天,房東告訴我,自己企業資金周轉,銀行未貸到款,如果有人買,他可以直接降價500萬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