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7 01:25:28
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當你失敗時,總有幾只豬在笑。在百萬應用潮涌的APP時代,“勝利的小鳥”仍然只占少數。
設計開發、產品出爐、推廣不力、重新立項、再開發……這樣的惡性循環在全球應用市場屢見不鮮。應用下載的蛋糕正在越做越大,但對開發者而言,錢卻并不好賺。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我國應用下載渠道雜亂,并且尚未建立起明確的商業模式,大多數開發團隊都難以實現盈利。
營銷費用高漲目前,蘋果Appstore中目前已有超過50萬個應用,而AndroidMarket中的應用數量約為25萬個,雖然追捧熱潮不減,但大量抄襲、同質化的應用卻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分析公司Fiksu6月份數據顯示,應用開發商獲取一名忠實iOS用戶的成本,已經從每月1.1美元上漲至1.27美元。在我國,應用推廣的費用同樣也在水漲船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國內某些安卓市場,一個位置搶眼的廣告位,每月的廣告費已經達20萬至30萬元。為了搶占市場,微博營銷也在漸漸興起,有公司請微博紅人對應用產品進行推廣,每一條粉絲的“轉發”,叫價高至1000元,費用高昂。
艾瑞分析師沈歲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競爭不斷加劇,今年應用推廣費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30%,估計年內漲勢將會持續,這對于一些小的開發團隊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沈歲表示,目前國內應用市場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很多公司都處于創業和起步階段,不能給開發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盈利模式模糊知名IT評論人洪波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團隊開發的大部分應用,都不得不免費推出,靠內置廣告獲得的收入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此沒錢進行推廣是開發者面臨的共同難題。
在大浪淘沙的市場形勢下,一些開發團隊逐漸銷聲匿跡,同時也有少數脫穎而出,創造出市場 “神話”。張黃矚是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由他帶領的Droidhen,是一個最初由十幾人組成的開發團隊,他們相繼在安卓應用下載市場推出了諸如“打企鵝”、“投籃”等數十款熱門游戲,僅半年時間,游戲下載量就已超過2000萬次。
“只有產品好、有創新,才有可能引爆市場,僅僅靠市場推廣,不可能讓一款平庸的產品受到追捧,而成功的應用必然會帶來一大批仿制品。有創意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都是跟風者、抄襲者。”洪波稱,“國內應用發展混亂的一大原因,在于第三方下載市場不僅沒有集中,而且越變越多,導致市場越來越分散。”
同質化泛濫即使如此,資本也在不斷涌入國內應用開發市場。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以來,每個月拿到融資的開發團隊已超過幾十家。
被收購的Trinit(國內著名移動應用開發公司)公告顯示,最終的收購價可能在1200萬美元到4000萬美元之間,有報道指出Trinit在今年有可能實現300萬美元的利潤。
“資本的涌入表明市場還有持續做大做強的空間。”游戲邦行業觀察人士鄭金條表示。“國內的應用市場,就像一條飲食街,雖然擠滿了商戶,但卻是千篇一律的沙縣小吃,造成表面的虛假繁榮。”杭州點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施宏斌說。
以游戲開發團隊為例,易觀國際調查顯示,在國內手機游戲開發團隊中,成立2年以內者占63%,公司規模為20人以內的占到57%,而剩余份額中有高達17%的為個人開發者;與此同時,這些游戲產品的開發周期也非常短,一個月以內完成開發并投入市場的應用占比高達57%。
施宏斌指出,雖然應用開發的準入門檻極低,但要做出受到歡迎的產品卻并不容易。“同質化的應用泛濫,導致市場反應消極,也讓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反思,用戶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事實上,一款好的產品需要開發者對用戶心理、產品體驗進行全面精細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貼近個人生活,為用戶提供切實的便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