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8 00:21:47
“外立面用的是西班牙巖石,每平方米上千元;門把手是黃金做的,一個就成千上萬元;門是德國最新產品,每扇不低于一萬元……”
在參觀高檔樓盤時,我們經常會聽到銷售經理這樣的介紹。在他們的理解中,所謂豪宅,就是用錢砸出來的。
杭州有一個有名的樓盤,把樓盤的成本全部公布在售樓處,以證明該項目是物超所值的“價值地產”。
投入多的就是價值地產?價值地產可以用錢“砸”出來嗎?知名房地產投資人蔡為民給出的答案是“未必”。
蔡為民說,那些管理規范、產品設計合理的開發商,盡管投入成本不高,但一樣能做出高品質的產品。相反,有些開發商雖然投了很多錢,卻因管理不善,蓋出的還是劣質房。
專門研究過星河灣等豪宅項目的業內人鄒進一,對價值地產有著深入的見解。在他看來,價值地產不僅僅包括名貴建材和黃金地段,還包含著大量看不見的產品附加值,這些附加值,才是支撐地產價值的最重要因素。
這些附加值中,尤以品牌為重。優秀開發商的品牌,是在經歷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成功項目后,才最終被消費者認可的,并不是只靠銀子就能砸出來的。價值地產的附加值還體現為各種高端服務。有的高端住宅和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合作,形成了一流的醫療服務產品體系;有的高端住宅和高端會所合作,成為高端社交場所;有的高端住宅直接成為金融投資的平臺。這些服務不僅涉及業主的私人生活,還涉及他們的事業。按照星河灣副總裁梁上燕的說法,它是生活、事業和修為的平臺。
獨特的原創設計,也是構成價值地產的重要元素。就像百年來人們難以忘記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一樣,華潤的橡樹灣和九里系列,龍湖的好望山和滟瀾山系列,恒盛的尚海灣等,無一不是依靠經典的建筑設計成為區域地標樓盤,從而聲名鵲起的。
在創造價值地產附加值的過程中,小區的商業配套無疑非常重要,也是最為困難的。在國內的開發商中,除萬達和瑞安等少數幾家可以憑借自身的商業資源和開發經驗,成功地大量投入并運營好小區的商業配套進而提升樓盤價值外,大部分開發商在發展小區商業配套時,往往力不從心,高端住宅更是“重災區”,一些樓盤甚至干脆放棄商業配套。
但也有一些迎難而上的成功案例。比如尚海灣豪庭,和擁有諸多頂級奢侈品旗艦店加盟的威尼斯水上商業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