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4 03:14:20
上市公司為什么會出現信披不準確、不及時的問題?面對市場的譴責,他們會作何解釋?作為監管部門,證監會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每經記者 李智 實習記者 唐慧中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一點在證券市場尤為明顯。
以證監會、交易所為代表的主管部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設置了極其嚴格的規章制度,但是,在種種反面因素的作用下,因為內幕交易或信息披露問題而遭到處罰的情況依舊是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這一問題已成為證券市場的一大頑疾。對于廣大普通投資者來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及時等問題,已經成為了最令他們深惡痛絕的現象。上市公司為什么會出現信披不準確、不及時的問題?面對市場的譴責,他們會作何解釋?作為監管部門,證監會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今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你逐一盤點。
/亂象叢生/
公告說變就變 信披問題已成A股毒瘤
每經記者 李智
“信息披露問題,已經成為了A股市場的一顆毒瘤!”一位半年前被迫跳槽的私募研究員,憤憤不平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華蘭生物 (002007,前收盤價33.55元)三份截然不同的公告,西飛國際(000768,收盤價11.76元)一份經營合同在2010年2月已終止,卻延遲至今年5月7日才披露等行為,讓投資者深惡痛絕。
八天內 公告三次“變臉”
7月13日,華蘭生物突然發布的一則公告,讓公司數萬股東捏了一把冷汗。華蘭生物稱,貴州省衛生廳下發了相關文件,公司位于惠水、羅甸、甕安的3家采漿量占2010年、2011年上半年總采漿量39.29%和36.69%的血漿站,將從8月1日起停止采漿,這將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就在市場各方為此憂心忡忡的時候,第二天,華蘭生物又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貴州省衛生廳的電話通知,暫停執行相關文件。公告一出,股東們長舒一口氣。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月20日,華蘭生物再次發布公告稱,根據貴州省衛生廳最近發布的文件,公司有5家單采血漿站未取得續期的單采血漿許可證,若屆時仍未取得,將于8月1日起停止采漿。股東的心一下子又被提了起來。
目前,華蘭生物依舊處在停牌中。不少投資者擔憂,突遇巨大利空的華蘭生物,是否會成為第二個“雙匯發展”。而在7月14日、15日買入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對于內容反復變臉的公告更是怒不可遏。
雖然華蘭生物公告事件飽受爭議,但考慮到產生原因是相關政策的變化,似乎還算是情有可原。相比之下,西飛國際的問題就明確了許多,找不到借口。
陜西證監局近期下發的 《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指出,西飛國際在2009年8月12日與美國古德里奇公司簽訂的經營合同,已于2010年2月終止,但延遲至2011年5月7日才披露;其次,該公司于今年5月26日收到 《關于飛機發動機短艙生產項目核準的批復》,但延遲至2011年6月18日才披露。
陜西證監局對西飛國際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等監管措施。但在證監部門公開批評之前,早已面對各方質疑的西飛國際卻一直保持沉默。
“遲來的公告”頻頻出現
面對證監部門的嚴厲懲處,不少投資者拍手叫好。然而,除了已經被罰的西飛國際,因為信息披露引發市場質疑的其他上市公司還有很多,山東海龍(000677,收盤價4.84元)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山東海龍6月28日發布公告稱,因目前粘膠短絲市場低迷,產品價格與成本倒掛,為減少虧損,公司本部和控股子公司新疆海龍化纖兩條生產線,于今年5月7日起先后關停,涉及產能合計18.5萬噸,占公司粘膠短絲總產能的68.52%。而根據去年年報的數據,公司粘膠短纖維產品營業收入達36.95億元,占全年營業收入46.93億元的78%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新疆海龍化纖10萬噸年產能生產線于5月15日關停之后,山東海龍的股價從16日開盤的6.20元,一路下挫至6月20日的4.38元/股,令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一時間,質疑山東海龍信披不及時之聲四起。
實際上,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資料的情況來看,公告信息披露存在滯后嫌疑,已經成為最容易引發市場爭議和投資者不滿的問題。
比如,雙良節能(600481,收盤價14.50元)在6月28日公布其獲得印度愛沙電力(佳凱德)有限公司佳凱德熱電項目總額為9280萬美元的合同,其實早在6月9就已經簽訂。酒鋼宏興(600307,收盤價5.90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申請在6月13日就獲得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但直到6月25日才公告。
面對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事項發生時間與實際公告日期之間少則數日多則數月的時間差,不少投資者感到深深的無奈。
信披問題已成A股“毒瘤”
去年此時,一位私募研究員還在一家投資公司激情四溢地從事投資分析工作,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逼近公司。這場危機的源頭,就是曾經依靠“綠色外衣”被廣受追捧的*ST大地(002200,收盤價15.96元)。
2010年11月23日,當時還叫“綠大地”的*ST大地,突然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何學葵持有的公司4325.8萬股,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凍結,這則公告直接引發該股兩個交易日的無量跌停。
“我們公司當時重倉綠大地,大家都比較緊張,不過上市公司并沒有發布任何消息,與上市公司溝通收到的回復也說沒有太大問題,所以我們硬著頭皮持有,誰知道最后會變成這樣。”該研究員回憶說。
隨著*ST大地董事長何學葵被逮捕、公司遭遇退市風險警示、公司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等消息的不斷傳來,*ST大地股價由去年末的最高44.86元/股,一路暴跌至今年最低的不足11元。巨大的浮虧讓該研究員所在的公司損失慘重,并最終導致他離開了自己曾經立志大顯身手的崗位。
當然,在*ST大地制造的這一場“慘案”當中,受害者并不只是這位研究員和他所在的公司,廣發小盤成長、廣發策略優選等基金,以及一大批普通投資者,都無奈地成為了受害者。
縱觀整個暴跌“慘案”發生的過程,不難發現,*ST大地對重要信息瞞而不報,成為了基金和普通股民受害的一大關鍵點。
/企業對策/
應對質疑 公司拋三大“法寶”
對于投資者來說,了解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公告是最重要,也是最權威的渠道。一旦公告出錯或不及時,都會對投資者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由此引發的質疑和譴責,也就理所當然了。
面對投資者的質疑和譴責,上市公司自然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盡管他們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但投資者總會覺得他們是在避重就輕。
要么說自己工作疏忽,甚至托辭情況復雜,要么干脆不回應,這些已成為上市公司最常見的處理方式。這樣處理是否合理?能化解投資者心中的怒氣嗎? 每經記者 李智
回應1 “出錯是因為工作人員疏忽”
7月21日,也就是尚榮醫療(002551,收盤價32.14元)剛剛披露中報的第二天,公司就發布了一份更正公告,將20日公布的半年報中每股收益0.38元,下調至0.25元,同時,將原本對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0%~50%的預測,下調至0~30%。
在不少投資者眼中,上市公司竟然在如此重要的中期報告中,在每股收益和業績預測這樣的關鍵數據上犯錯,確實太不應該。
同樣令人感到郁悶的情況還出現在酒鋼宏興身上。6月25日,酒鋼宏興的資產重組方案終于塵埃落定,公司當日公告稱,今年6月13日證監會發審委審議通過了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面對這一喜訊,不少投資者卻提出疑問:早在6月13日就通過的公司增發申請,為何到6月25日才披露?
實際上,出現類似低級錯誤的公告還有很多,上市公司發布的更正公告,基本上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7月份以來,僅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就發布了52份涉及更正內容的公告,其中包括剛被監管部門警示的西飛國際,該公司將訴訟中要求賠償的經濟損失由500000元“誤寫”為500000萬元。
涉事公司回應:
在尚榮醫療和西飛國際引發爭議的公告背后,公司的解釋都只有一個——相關人員工作疏忽。尚榮醫療半年報每股收益之所以出現差異,主要是因為相關工作人員沒有將公司曾經除權的信息考慮在內。酒鋼宏興方面也表示,公司其實于2011年6月17日就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發審委對甘肅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申請文件審核意見的函》,但由于工作人員疏忽,沒能及時公告審核通過情況,并向廣大投資者表示歉意。
回應2 “推遲披露只因當時情況復雜”
針對有媒體對于固安分公司涉嫌環境污染并影響當地村民健康的報道,6月14日,北礦磁材(600980,收盤價22.36元)發布澄清公告稱,固安分公司在北礦固安基地的所有原料、產品、產成品以及工藝過程中,均不涉及媒體報道中所述的重金屬,村民重金屬“超標”應與公司無關。
令人關注的是,北礦磁材在當日的公告中突然透露旗下固安分公司自今年3月起進行了停產整頓的消息。但公司強調,截至目前,該事件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不大,各項經營指標均處在正常水平,將通過增加其他生產基地產量等方式,努力降低固安分公司造成的影響。
可是,就在上述公告披露四天后的6月18日,北礦磁材又稱,接到相關部門擬對該事件作進一步核查的通知,并透露之前提及停產的固安基地其實非常重要,所產生的利潤約占2010年度歸屬母體公司凈利潤的三分之一,預計公司2011年上半年業績將出現虧損。
從股價走勢來看,北礦磁材自固安公司3月停產以來一直處于震蕩下跌的狀態中,在公司公告前,已經有媒體報道停產事宜。在6月18日披露預虧公告的前后兩個交易日里,其股價大跌近16%。
遭遇停產的還有山東海龍。公司6月28日發布公告稱,因目前粘膠短絲市場低迷,產品價格與成本倒掛,為減少虧損,公司本部和控股子公司新疆海龍化纖兩條生產線于今年5月7日起先后關停,涉及產能合計18.5萬噸,占公司粘膠短絲總產能的68.52%。而根據去年年報的數據,公司粘膠短纖維產品營業收入達到36.95億元,占全年營業收入46.93億元的78%左右。
涉事公司回應:
北礦磁材表示,固安分公司在3月停產后,公司確實沒有公告披露相關信息,當時的考慮是很快能夠恢復生產,而且隨后抓緊生產的話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是后來又接到繼續調查的通知,固安分公司的復產時間再次推遲,因此公司才發布了停產公告。該公司人士表示,就在固安分公司停產之前,公司的經營情況剛剛有了好轉。但是固安分公司停產和復產時間無法確定,讓形勢變得不太樂觀。
主要生產線停產的山東海龍,其證券部工作人員也給出了相似理由,稱當初停產之時并不能確定具體影響,而且生產線也是逐漸關停,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公司就選擇了發布公告。
回應3 “隨你怎么問,我啥都不說”
近日來,ST獅頭 (600539,收盤價11.10元)絕對算得上一只明星股。在五個交易日連續暴漲逾50%后,立刻遭遇了兩個跌停板。造成這樣戲劇性走勢的原因,正是一則猶如晴天霹靂的公告。
因為重要事項未公告,連續暴漲的ST獅頭 (當時名為獅頭股份)從6月28日開始停牌,此前五個交易日暴漲近五成的走勢,讓所有投資者都認為,公司即將發布重大利好。
然而,事實剛好相反。ST獅頭6月29日突然公告稱,因公司位于太原市西山地區的水泥生產設施被限期停產,依照相關規定,公司股票自2011年6月30日開市時起實施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獅頭股份”變更為“ST獅頭”。公司同時提示,預計停產涉及的資產大額計提減值準備,將造成公司2011年虧損。
這一系列重大利空的突然傳來,讓公司股票在6月30日復牌后接連遭遇兩個跌停板,截至目前,跌幅已經超過15%。
面對獅頭股份突然 “被ST”的噩耗,面對公司股價如過山車般的下滑,市場各方在震驚之余,也提出了巨大質疑。但是,對于需要如此大額計提減值準備的事項政策動態及進展,獅頭股份在此之前竟然只字未提,沒有發過任何公告。在該公司股價連續漲停時,6月24日還公告稱,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
其實,ST獅頭在6月25日就已收到停產文件,但是在6月26日正常交易后,公司才申請臨時停牌,并進而披露相關消息。就在6月26日這一天,ST獅頭股價的振幅和換手率分別達到驚人的10.93%和30.47%。
就在ST獅頭復牌大跌的同時,剛上市兩個月的圣陽股份(002580,收盤價29.37元),也在7月4日公布了一則突如其來的公告:因為相關生產線衛生防護距離未能達到要求,公司收到環保局下發的停產整改通知。這則公告也直接終結了公司此前連續上漲的走勢。
不少投資者質疑,圣陽股份僅在公告中模糊地表示了相關整改通知是在“近期”才收到,但公司又“已經制定相應搬遷計劃”,還“實施完成山東圣陽電源科技相應的搬遷工作”,似乎說明上市公司對于停產結果早有準備,或是收到整改通知已有一段時間。
涉事公司回應:
同樣是遭遇利空消息,ST獅頭和圣陽股份的回應方式也相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經多次撥打ST獅頭定期報告中披露的董秘辦和證券辦電話,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而圣陽股份董秘辦電話接通后,一名工作人員卻以公司董秘和證券事務代表均在外開會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律師說法/
律師:延遲公告和不公告都涉嫌違規
每經實習記者 唐慧中
對上市公司來說,信息延遲可能是因為工作疏忽,但是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這種“延遲”和“失誤”很可能演變為慘痛的損失。
上海市昆侖律師事務所樂立斌律師表示,對于涉嫌信披違規的上市公司,投資者可向相關部門投訴。
樂立斌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因為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或延遲披露,或隱瞞未報,導致公司股價驟然暴跌,致使廣大股民損失慘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早在2007年就已頒布實施,對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進行了嚴格、詳細的規范。樂立斌表示,《管理辦法》制定的目的,就是要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要求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同時,對于信息披露文件明確規定包括了臨時報告。
《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前款所稱重大事件包括: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以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樂立斌認為,北礦磁材、山東海龍、ST獅頭以及圣陽股份的停產及虧損情況,均屬應該立即披露的臨時報告,但是,北礦磁材和山東海龍拖延不報,ST獅頭和圣陽股份堅持“沉默是金”,這些行為均涉嫌違反《管理辦法》有關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的義務,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后果。
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拖延不報的情況時,樂立斌建議,廣大股民可以依法向中國證監會進行反映,要求查處。同時,股民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東之一,可以侵權為由要求上市公司賠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向證監會信訪投訴部門了解情況,該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投資者遇到投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虛假、不準確、不及時等情況,可向證監會信訪投訴部門進行投訴,也可向證監會各當地信訪投訴機構投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