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0 01:20:12
攀鋼釩鈦在公告中稱,公司與銀河證券及其研究部之間不存在任何法律或行政管理關系,亦未對研究報告施加任何影響或進行任何授權,銀河證券及其研究員也未對公司進行調研。
每經記者 許金民
因銀河證券發布一篇題為《攀鋼釩鈦 (000629,前收盤價13.44元):股價被嚴重低估》的研究報告,鼓吹公司目標價為188元,股價一直徘徊在十幾元的攀鋼釩鈦于7月15日封死漲停;收盤后,攀鋼釩鈦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被要求對“研報事件”作出說明。經過兩個交易日的核查,公司今日發布公告,稱銀河證券從未調研,并稱研報關鍵數據與實際數據不符。
銀河證券抄錯數據
攀鋼釩鈦在公告中稱,公司與銀河證券及其研究部之間不存在任何法律或行政管理關系,亦未對研究報告施加任何影響或進行任何授權,銀河證券及其研究員也未對公司進行調研。
其次,公司曾在今年1月31日發布的《攀鋼集團鋼鐵釩鈦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置換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中披露過公司擁有的各種礦產資源儲量指標,其中,攀鋼礦業鐵礦石的保有儲量為13億噸(平均品位29.14%;可采儲量為7.5億噸平均品位29.14%)。而銀河證券發布的研報卻稱,攀鋼礦業資源儲量為17.2億噸,鈦(以二氧化鈦計)儲量為1.3億噸,釩(以五氧化二釩計)儲量為0.16億噸,與公司已披露信息不符。
另外,攀鋼釩鈦從未公布過攀鋼礦業、鞍千礦業、卡拉拉的資源“單位盈利指標(噸盈利)”,只披露了重組后備考2009年礦產品毛利率為39.44%、釩制品毛利率為11.30%、鈦制品毛利率為10.95%;由于不了解銀河證券研究報告中的“單位盈利指標(噸盈利)”計算口徑(如考慮毛利還是凈利),因而無法對其準確性進行評估。
最后,公司表示,不同地區的鐵礦山,由于其所處的宏觀和微觀經濟環境、資源稟賦、地理位置、開采方式、運輸條件等方面的不同,亦具有不同的經濟價值,因此,不能以某一個指標進行簡單的經濟價值類比。
諸多疑問待解
盡管銀河證券已于7月15日在其官方網站上最醒目的位置發布《致歉聲明》,仍留下諸多疑問待解。
首先,銀河證券的這篇研報的發布時間為7月9日,而攀鋼釩鈦漲停的時間是7月15日,二者之間相隔6天。應該說,銀河證券有足夠時間發布聲明并修改研報,為何要等到攀鋼釩鈦漲停后才道歉、更正?
其次,有媒體調查發現,研報的作者王國平2006年7月至今已發布了167篇研報,涵蓋通信、煤炭、醫藥、汽車、房地產、化工、食品飲料、鋼鐵等8大行業。盡管王國平為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研究主管,還是清華大學MBA、航天二院工學碩士,但分析師行內能夠通曉各行業的,恐怕只有他一人。另外,對于外界猜測報告是否由剛從光大證券跳槽過來的胡皓所寫,銀河證券至今未作出說明。
第三,銀河證券的研報通過“股價/每股資源價值”得出攀鋼釩鈦的目標為188元,修改后也有56.12元。對于這種估值方法是否合理,至今無人站出來說明。
第四,攀鋼釩鈦漲停當天,深交所交易公開信息顯示,共有3家機構席位資金出逃,累計凈賣出1.56億元。雖然銀河證券表示,公司自營和資產管理業務并未買賣、持有攀鋼釩鈦股票,也沒有提前將該報告提供給任何機構或個人,但這種自查結果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市場存有疑問。
同步播報
國信證券再放衛星 青島啤酒還有7倍空間
每經記者 許金民
銀河證券剛放完衛星,國信證券立刻將接力棒搶了過來!昨日(7月19日),國信證券分析師黃茂發表題為《青島啤酒:成本見頂估值見底 銷量給力12年發力》的研究報告稱,青島啤酒(600600,收盤價37.57元)市值還有7倍多上升空間!
黃茂在這份研究報告中給予青島啤酒“維持推薦”評級,其理由共四點:第一,國內外大麥價格出現見頂回落態勢;第二,青島啤酒換帥促使銷量業績爆發增長,2012~2013年仍有再融資可能;第三,行業增速創新高,公司估值處于歷史底部;第四,行業中長期空間超過白酒,估值應有一定溢價。
在第四個理由中,按照黃茂的估算,青島啤酒市值還有7倍多空間。
黃茂的分析邏輯是:如果未來啤酒價格提升50%,青島啤酒的利潤可以提高5倍;如果按照未來中國人均消費量可以達到目前日本的80升,青島啤酒的市場份額達到30%,利潤水平達到百威英博目前的800元/噸;屆時青島啤酒市盈率回落到15倍,市值可以達到3700億元,相比現在的500億元總市值,還有7倍多上升空間。
該報告同時預計,未來白酒上市企業整體也有7倍多空間,市值將會接近4.8萬億元,凈利潤將達2400億~3000億元,收入規模至少要達到1萬億元。屆時白酒行業的整體銷售額至少要達到3萬億元,人均年消費近2400元。
資料顯示,黃茂擁有碩士學歷,去年12月17日剛取得“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目前在國信證券從事 “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在2011年1月1日證監會施行《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以前,尚未獲得執業資格的黃茂就已經發表過多篇關于青島啤酒的研究報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