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0 05:59:04
公司似乎還在 “猶抱琵琶”,外界卻已講得有聲有色。
6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北京利爾 (002392,收盤價27.85元)有在洛陽投建多晶硅項目的意向。隨后,公司發布公告,第一次正式承認了市場已經風傳好幾個月的信息,證實多晶硅項目已處于“前期調研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又從多個渠道了解到,當下北京利爾在積極謀劃的對外投資還不止這一樁。相較以前從未接觸過、尚屬陌生的多晶硅行業,與公司主業耐火材料密切相關的菱鎂礦資源,未來能帶來北京利爾的正面影響或許更大。
北京利爾將在遼寧買礦?不久前剛滿上市周年的耐火材料公司北京利爾,可講給資本市場聽的故事似乎特別多。其中一則即前段時間市場頗為關注的洛陽多晶硅項目;另一則則是,公司打算在遼寧海城投資菱鎂礦。
北京利爾打算向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延伸的說法,幾個月前就在市場上流傳。我國菱鎂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一,遼寧正是我國菱鎂礦主要產地;而《每日經濟新聞》發現,最早透露北京利爾將介入上游資源一事的,也正是遼寧本地媒體。
目前可查到的是,《鞍山日報》在4月23日頭版頭條位置,以《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東風正勁》為標題,報道了該省相關產業發展現狀。該報道介紹了遼寧(海城)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在具體項目上取得的進展,“在資源整合上,通過招商引資,促成北京利爾集團收購海鎂礦山……”。此外,報道還進一步披露稱,公司在當地的鎂建材和鎂合金項目,投資規模達到了35億元。北京利爾的“菱鎂礦緋聞”,自此而起。
以菱鎂礦為主體的上游原材料資源,對主導產品為耐火材料的北京利爾來說至關重要。按公司去年4月發布的招股說明書中所述,公司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中,以鎂質材料、高鋁材料、樹脂粉等材料為主的直接材料占比高達84%,對應原材料價格變動對公司生產成本影響很大。因此,若在遼寧購入礦山一事最終能夠成行,對公司而言是相當正面的事件。
5月時就曾有投資者致電北京利爾就此事進行求證,不過當時公司方面的回應是,“無任何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此后,市場對此事的關注度逐漸消退。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從業內某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處了解到,據上個月赴北京利爾調研的機構反饋,公司確實有介入上游菱鎂礦資源的打算,實施主體為上市公司自身,目前正在談的項目也確實位于遼寧海城。據悉,整個事項進度已進入到中后段,快的話可能會在兩個月之內正式發布公告。
董秘回應:以公告為準與4月份相比,北京利爾涉足菱鎂礦一事看上去可信度大增。《每日經濟新聞》就此向上市公司方面求證,不過再次得到了與兩個月前相似的回應。
7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通北京利爾董秘張建超的電話。當記者詢問 “公司在海城的菱鎂礦項目目前進展到哪一步”時,張建超答復稱,“不知情”。而當記者進一步追問究竟是“不知情”最新進展,還是“不知情”公司在海城是否有相關項目時,張建超則一律以“不清楚”回應,并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這一幕倒與公司此前被問到是否有意進入多晶硅行業時類似。北京利爾將進軍多晶硅領域一事,最早也是由意向項目所在地的媒體披露了相關信息。今年4月下旬,來自洛陽市以及伊川縣兩級官員的相關報道見諸洛陽本地媒體,當中有“北京利爾1.5GW硅片項目合作協議已簽訂”和“總投資35億元的北京利爾多晶硅等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要確保6月以前全部開工”等表述。
相較地方政府,北京利爾則顯得相當謹慎。公司在舉行2010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時曾被投資者詢問此事。當時,北京利爾董事長兼總裁趙繼增回應稱,“有關投資項目正在調查論證,并未與相關方面達成任何的協議”。直至上月末,洛陽當地媒體曝出投資規模、產能規劃等更多細節后,北京利爾在隨后發布的公告中依然稱 “正進行前期調研”、“尚未簽訂任何有關多晶硅的合作意向及投資協議”。
對于北京利爾方面的謹慎表態,業內也表示理解。前述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就表示,這類投資事項通常還在進展中,很多細節還需要商談;例如這次在海城的菱鎂礦項目,據其了解,雙方還未定下具體投資方式,即到底是由北京利爾直接出面購下礦山,還是以參股當地公司的形式來介入上游資源。因此,作為上市公司,肯定是要等待細節落實之后,才會按照信息披露規定發布公告。
上游資源整合預期強烈而在業內研究員看來,北京利爾進行上游資源整合的預期相當強烈,而促成此事的動因自然是公司希望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申銀萬國研究員張圣賢就表示,對耐火材料企業來說,原料在成本中占比一般較高,4家已上市耐火材料企業中原料采購成本占比均高于50%;而在北京利爾上,這個比例更是高達85%。
募投項目帶來的產能擴張,則將進一步加重公司對原料的倚重。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北京利爾年產能規模約為15.7萬噸,但IPO時募投項目包括1萬噸/年的連鑄功能耐火材料和5.5萬噸/年的優質耐火材料,全部達產后將讓公司年產能在現有基礎上提高近四成。此外,今年2月公司公告,出資6000萬元在遼寧海城設立分公司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再加上公司供應給包鋼的產能,張圣賢指出,未來5年北京利爾新增產能中,預計將有60%的原材料來自鎂質材料,屆時采購比例將由2007年時的17.7%增長到超過50%。
就同行情況來說,向上游資源延伸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其中,全球第一大耐材巨頭奧鎂耐材,在過去20多年一直秉承 “上游整合→技術創新→海外擴張→上游整合”的發展路徑;而A股同類公司中,濮耐股份(002225,收盤價12.94元)也選擇了同樣的發展道路。今年3月17日,濮耐股份宣布了投資菱鎂礦事項,由此引發市場資金追捧,股價在一個月之內從11元的位置直逼20元大關,區間漲幅超過60%。
巧合的是,濮耐股份以逾1億元的總價收購了100%股權的琳麗礦業有限公司,也正處于遼寧海城。其主要資產為海城市金星福利耐火材料廠所擁有的嶺煤礦山采礦權。對于這筆投資,濮耐股份認為可初步建立公司鎂質原料基地,對于穩定公司耐火原料供應以及原料品質將起到重要作用。
業內表示,兩家公司在追逐上游資源時都將目光放到遼寧事出有因。北京利爾去年4月刊登的招股說明書中就顯示,我國菱鎂礦已探明基礎儲量達到34億噸,位居世界第一,但國內菱鎂礦主要產地集中在遼寧一省;而國內耐火材料企業中,收入最高的均為在遼寧省開采菱鎂礦并生產耐火材料制品的企業。
就目前種種跡象來看,北京利爾進軍上游菱鎂礦資源的可能性較大。近期赴公司調研的國信證券研究員鄭東就表示,“公司擬將產業鏈向上游延伸,把控制上游原料資源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而目前該計劃“正在積極推進中”。
因此在此基礎上,業內目前關注的重點也是北京利爾將納入旗下的菱鎂礦資源質地、品位如何,與濮耐股份收購的礦山相比孰優孰劣。而這些問題,只有等到公司正式發布公告后才能得到確切答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