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3 08:35:43
2011年上半年已經過去。對資本市場的參與者來說,今年前6個月成績已見分曉。
盡管股指表現疲弱,但是券商發行集合理財產品的步伐并未放緩。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處于存續期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共有230只。上半年新成立的產品總共有51只,發行份額總計369.54億份,其中絕大部分屬于混合型產品,純股票型僅有3只。
不過,受市場影響,上半年集合理財產品表現不佳。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今年以前成立的172只集合理財產品中,僅有25只收益為正,占比不到15%。今年以來成立的51只產品中,除了部分因成立不久凈值變化不大外,絕大部分仍為虧損,其中有10只虧損幅度超過5%。
債券型貨幣型產品大行其道盤點上半年A股市場,通脹、加息、增速放緩無疑是提及率最高的關鍵詞。這幾個詞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業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取得正收益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多以貨幣型和債券型為主,另有部分混合債券型和偏債混合型;取得正收益的股票型產品僅有銀河證券管理的銀河99指數一只,今年以來收益率僅為0.70%。
國泰君安君享穩健以5.01%的收益率拔得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頭籌。這只集合理財產品成立于今年1月14日,以國債、央票、公司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要投資對象。截至3月31日,產品份額為3.19億份,最低參與金額100萬元。截至3月31日,國泰君安君享穩健股票資產僅為128.88萬元,占比0.40%,而債券資產市值達到2.85億元,占比87.68%。
招商現金牛貨幣、中銀國際中國紅貨幣寶、國泰君安君得利2號貨幣和國泰君安君得利1號貨幣位列收益榜的第二至第五位。這4只產品均為貨幣型,上半年收益率分別為2.24%、2.17%、2.07%和1.96%。
招商現金牛貨幣成立于2006年1月6日,截至3月31日產品份額為38.41億份,主要投資于現金、期限在一年內的債券回購、貨幣市場基金等短期金融工具,另外還有部分資產用于新股和可轉債一級市場申購。至3月31日,招商現金牛貨幣股票資產市值為9017萬元,占其凈值的2.35%。中銀國際中國紅貨幣寶、國泰君安君得利2號貨幣和國泰君安君得利1號貨幣的投資情況與招商現金牛貨幣類似,均是以低風險固定收益品種為主。
一位券商行業分析師指出,上半年債券型和貨幣型的券商理財產品大行其道,主要就是與“加息”二字有關。“加息周期下,各類短期金融工具利率水漲船高。例如國債回購利率,6月以來年化收益率基本維持在6%以上。6月23日,1天國債回購的最高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了10.15%。”
股票重倉產品慘遭血洗相比債券型和貨幣型產品,在權益類資產上配置較高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就沒那么幸運了。
由于通脹一直在高位,加上市場對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A股市場經過年初短暫反彈后從4月中旬開始步入調整,上證指數一度創下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這使得許多倉位較重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蒙受了巨大損失,虧損幅度超過10%的有29只之多。
浙商證券可能是上半年最郁悶的券商之一。截至6月24日,公司旗下的浙商金惠1號、金惠2號、金惠3號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為-23.25%、-16.97%和-13.17%,分別排名倒數第一、第三和第八。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雖然浙商金惠系列全部屬于平衡混合型產品,但在股票上的倉位卻一直較重。
截至3月31日,浙商金惠1號股票市值達到1.65億元,占其凈值的71.67%,并且前十大重倉股中有4只是銀行股。金惠2號在一季度末的股票市值倉位更是達到86.04%,金惠3號雖去年12月才成立,一季度末股票倉位也達到59.12%。
東興證券同樣運氣不佳。目前東興證券旗下共有兩只產品——東興1號和東興金牛1號,前者屬于FOF,后者為股票型,成立時間均不長。
東興1號成立于去年7月15日,運行即將滿一年。根據其成立時的介紹,資產凈值的20%~95%投資于基金,0~30%投資于股票,0~75%投資于固定收益證券,5%~80%投資于現金。
今年以來東興1號收益率為-10.69%,究其原因,依然是在股票和基金上的倉位太重。一季度末,東興1號股票倉位達到29.29%,接近投資上限,基金倉位也達到58.02%。
東興金牛1號今年4月1日才成立。半個月后,大盤就開始向下殺跌,可謂是生不逢時。截至6月30日,其凈值已經跌至0.8508,虧損幅度近15%。
根據成立說明,東興金牛1號投資權益類證券的比例為資產凈值的0%~95%。雖然目前尚無東興金牛1號的資產配置信息,不過從其市值變動來看,虧損與其成立以后高位建倉不無關系。
此外,一些去年表現突出的集合理財產品在今年的調整中沒能及時把握節奏,也出現了較大虧損。
如長江證券旗下的長江靈活配置在2010年獲得了15.36%的收益率,市場排名第四,但是今年上半年卻出現了12.98%的虧損。大通證券旗下的大通星海1號去年全年收益率達到14.86%,市場排名第六,但今年也出現了10.85%的虧損。
從一季度末的持倉結構來看,大通星海1號雖被定義為偏債混合型基金,但根據產品設計,權益類資產配置最高卻可達60%。截至3月31日,大通星海1號股票倉位為46.8%,且配置多以創業板、中小板為主,而債券資產持倉卻僅有4.46%,最終造成其跑輸大盤。
券商試圖開發特色產品資本市場上永遠要看未來。盡管2011年上半場券商集合理財表現不佳,但進入2011年下半場,券商們依然摩拳擦掌。
北京某券商資產管理部門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在政策上,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一事,預計不久后就會放行。這對于券商集合理財市場發展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該人士表示,關鍵問題并非政策的改變,最重要的是以業績讓客戶信服:“其實隨著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供應量上升,市場競爭已經變得激烈。近期股市不好,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卻是節節攀升,很短時間就可以獲得超過5%的年化收益率,因此許多大客戶都不愿意再買我們的產品。許多券商理財產品設計的目標份額很大,但最終募集資金能達到目標的60%就很不錯了。所以只有開發特色產品,并做出好的業績,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才能立足。”
該人士還對記者表示,他所在的券商年初發行了一款混合型產品,募集資金近20億元,上半年虧損約6%,屬于市場中游水平。目前公司有一款產品資料已經報給證監會,正等待審批。“我們并不會在產品發行上一味求多,而是要選擇股市較好的時機。另外在產品設計上,今后我們會開發更多的特色產品,要利用股指期貨套保,降低業績波動風險。”
事實上,隨著6月以來大盤逐漸回穩,一些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凈值有了明顯回升。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以來有150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取得了正收益,其中中信優選成長、宏源內需增長、東北證券2號等偏股混合型產品收益率進入了前十名,大有“否極泰來”的味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