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蘭西縣國有糧庫背債3.6億 政府擬賣庫還錢

2011-06-22 01:41:13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黑龍江綏化

  6月12日晚上10點,和往常一樣,帶班的黑龍江蘭西縣東方紅糧庫副主任崔振國開始巡邏。對于糧庫的現狀,他概括為一句話:“糧庫沒糧,說起來話長。”

    1986年從部隊轉業后,崔振國一直負責糧庫的安保工作。他說:“以前倉庫有糧時,經常有附近屯子的毛賊來偷東西,但現東方紅糧庫空得連老鼠都沒有了,針掉地上都能聽見。”

    在崔的邀請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晚跟他一塊兒巡邏。“我帶你看看‘模范糧庫’的現狀。”

    記者看到,東方紅糧庫的倉庫已空空蕩蕩,閑置在院子里的機械開始生銹。糧庫2號平房倉是唯一存有東西的倉庫,大量原本用來搭臨時倉囤的葦席正在發霉、長毛。據介紹,糧庫上一次用到這些葦席還是2005年。

    由于利潤引誘,很多糧庫都想辦法多貸款。記者從蘭西縣糧食局獲悉,該縣國有糧庫用在擴大倉容上的錢累計過億元。

    不過,指著糧庫新建的5個萬噸級平房倉,崔振國說:“到今年為止,糧庫已經3年沒有拿到臨儲指標。”

    巨額的債務像炸彈一樣最終被引爆。今年1月8日,蘭西縣糧食系統驚天大案浮出水面。因欠農發行貸款已超2000萬,東方紅糧庫主任李士喜、紅衛糧庫主任冉明被抓,北安糧庫主任狄廣州、河口糧庫主任楊小晨被網上通緝,同時,蘭西縣其他5個國有糧庫主任被取保候審。

    蘭西縣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縣政府已開始著手用出售國有糧庫的錢還債。”

職工在等,利息在滾

    6月12日下午3點,馮景武回到單位,汗流浹背。他是東方紅糧庫儲運組組長,卻在替別人鋤地掙錢,20塊錢/小時,一次2小時。“沒辦法了,從2008年5月就沒發工資,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就是我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

    據介紹,東方紅糧庫有正式職工36人,目前上班的除了6位副主任與少數幾個班組長,大多數職工春節后就到哈爾濱等地打工去了。

    “與其說是打工,不如說是到外面躲債。”馮景武說,糧庫強制要求的“借款收糧”款大多為職工在外抬錢  (當地人把借高利貸稱作  “抬錢”),2分的利息比單位許諾的1分利要高。同時,從2008年5月起,糧庫就沒開支過了。

    因欠農發行2913萬元貸款,糧庫主任李士喜今年年初已被公安機關帶走。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8日,欠款超過2000萬的4名糧庫主任接到通知去麻城會館開會,準時參會的李士喜、紅衛糧庫主任冉明當即被公安局專案組扣留;河口糧庫主任楊小晨在進入會議室之前接到電話逃走,北安糧庫主任狄廣州可能聽到風聲,根本就未赴會。

    記者了解到,欠貸超2000萬元的上述4個糧庫具體金額為:北安糧庫3476萬元,東方紅糧庫2913萬元,紅衛糧庫2332萬元,河口糧庫2117萬元。

    蘭西縣14個國有糧庫中,有9個欠農發行貸款,其他5個糧庫欠貸數額在數百萬元到千萬元不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該縣糧庫欠農發行的本金是1.6035億元,現在欠債數額已達到1.7035億元。

    “利息一直在滾,現在農發行也沒表態:這筆貸款可以分批還,還是可以核銷一部分,(我們)一直在催。”蘭西縣糧食局新任局長徐波濤稱,2004年,農發行已經給蘭西縣核銷過一次欠款了。

    目前,蘭西縣14個國有糧庫中,12個糧庫基本空倉。去年當地紀檢委公布的賬目顯示,蘭西糧食系統欠款總額達3.6億元。

國有糧庫的下坡路

    據悉,東方紅糧庫36名職工中,33名持有糧庫于2008年1月14日開具的“借款買糧”票據。李士喜雖然許諾于今年1月18日結清糧庫職工欠款,但他的被捕,使還款計劃暫難實現。

    1980年就到東方紅糧庫上班的馮景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2004年進行的全國性核銷糧庫舊賬,糧庫主任趁機虛報舊賬,當年秋糧收購時,蘭西縣14個糧庫都出現漲倉。”

    2005年下半年秋糧收購之后,始建于1960年的東方紅糧庫開始走下坡路,馮景武說,“為了獲得更多臨儲指標,2006年起糧庫增建了5個大倉儲平房倉,直接攪亂了糧庫收糧的資金鏈。”

    蘭西縣糧食局副局長閆承志說:“之前國家臨儲指標是按糧庫的標準倉儲能力下發的,每噸糧食可獲得70元/年的倉儲費用。”

    記者調查獲悉,為爭取到更多臨儲指標,2006~2010年間,蘭西縣14個國有糧庫擴建倉容,修建新的烘干塔等設施。

    徐波濤稱,糧庫每年用在基建上的資金有四五千萬,但造成資金漏洞的原因,與糧庫經營不善有關系。

    公開報道顯示,蘭西縣國有糧庫2007年普遍經營虧損,當年秋糧雖已于11月份入市,但國有糧庫于12月中旬才結清前一年的銀行購糧貸款。按照農業發展銀行購糧貸款有關規定,玉米收購貸款屬于商業貸款,只有上年度縣內所有糧庫還清貸款后才能發放新的收糧貸款。

    雖然糧庫之前買糧都是憑購糧合同,從縣農發行支行貸款,但用于2007年秋糧收購的農發行貸款,卻被糧庫實際用在了基建上。

    知情人士透露,東方紅糧庫5個萬噸倉耗資達3000余萬元,至于基建材料的采購,“全縣平房倉所用的彩鋼瓦全部由縣里某位領導的親戚提供”。

    2008年1月,蘭西縣平山鎮團結糧庫黨支部書記曹庭芳預計,糧庫收糧仍需要1億元左右的貸款,但何時到位還不清楚。因糧庫無錢購糧,當年黑龍江省蘭西縣、青岡縣、肇東市等玉米產區農民“憋糧”嚴重。

    2008年1月12日,李士喜開會決定,采取職工集資的方式,收購當年的糧食。之后,蘭西縣糧食系統開始了集資購糧還貸的惡性循環。

“借款收糧”惡性循環

    2008年1月13日,東方紅糧庫36名職工于辦公樓三樓會議室開會,李士喜宣布,每名職工都需拿錢買糧,普通職工5萬,班組長6萬,領導班子成員最低10萬。

    “交錢是強制性的,不交就下崗,而且必須第二天下午5點交齊。”馮景武說,2004年國有糧庫年輕職工絕大部分被買斷工齡,留下的人至少40歲,對這些人來說,下崗意味著失去基本生活來源。

    記者從蘭西縣糧食局了解到,目前全縣國有糧庫在編人員200余人,自2004年買斷工齡后,該縣糧庫就沒有再招人。

    糧庫多名職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初單據上寫明是“集資款”,時任糧食局長劉巖在電話中告知李士喜,集資是違法的,名目最好改一下。于是,2008年1月20日左右,職工手中的單據被要求交回重寫,收款名目也改成了現在的“借款收糧”。

    “糧庫職工集資時被迫到外面‘抬錢’,縣里很多有錢人卻托關系找熟人,主動把錢送來,有的一個人就入了上百萬,還有人在多家糧庫入了股,其中就有農發行的職員。”蘭西縣政府一知情人士說。

    據了解,東方紅糧庫職工“借款收糧”的款項為300萬元左右,糧庫口頭許諾給予至少1分利,比農發行貸款利息要高。

    2008年初,東方紅糧庫“借款收糧”的方式,在蘭西縣糧食系統蔓延開來。當年9月份,蘭西縣14個國有糧庫開始向農發行蘭西支行申請當年的收糧貸款。按相關規定,糧庫須向農發行繳納貸款總額一半的保證金。

    知情人士介紹,那一段時間其他糧庫開始了新一輪強制性集資,名目有二:借款收糧、入股收糧。

    “說是‘入股收糧’,領導說幾個月后用農發行貸款還。”第二糧庫儲運組組長田立偉告訴記者,當年基本沒有收糧,貸款下來后,全單位220萬“入股收糧”的錢大多沒有還給職工。

    “之前曾出現過二糧庫主任與會計拿貸款炒股虧錢,甚至有農發行職工到糧庫  ‘抬錢’收取高利息的情況。”田立偉說,當前每月數十萬的利息已經使不再收糧的糧庫難以維持。

糧庫設局躲過清查

    “不管是集資款,還是收糧款,繳納農發行的保證金后,貸款并沒有用在收糧上。”田立偉說,在職工追問款項下落時,2009年4月,國家開始了建國后第3次全國糧食儲備清查。

    “實際上,自2004年國家對糧食系統全面清賬后,蘭西縣國有糧庫的光景一年不如一年。”田立偉說,2009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帶隊清查糧庫,蘭西縣糧食系統巨大的窟窿面臨被揭開的危險。當時糧庫開始虛報數字平賬,庫存和貸款額抵消平賬,審計員到場時,糧庫用各種方式讓審計員相信有存糧,做空囤、貼封條,花樣百出。

    馮景武說,虛報收糧數據是糧庫多年來的一貫伎倆,為的是套取更多收糧貸款。同時,糧庫卻不在附近村莊收糧,最終往糧庫送糧的只是幾個固定的糧販子,以次充好的事情時有發生。

    “很簡單,糧庫主任大多入股其他個體收糧點,好糧賣給加工企業賺錢,次糧則送到自己管事的糧庫套取高價。”田立偉說,信貸員是監管的,但他們在某些事情上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這幾年始終清賬,都是糧庫領導‘抬錢’、職工集資清賬,農發行早就對各個糧庫的賬目窟窿心知肚明,”一位糧庫副主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2009年不給貸款,賬目漏洞當年就會暴露。

    “年年集資,出現這么大的問題,農發行應負主要責任,國家有政策,錢隨糧走。”田立偉說,農發行在全縣14個國有糧庫都設有信貸員,主要目的是監管貸款的流向。

    “實際收4000噸,報到農發行的收糧數據卻是20000噸,信貸員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據田立偉介紹,蘭西某糧庫信貸員曾對他說:“上面有行長,我們不管這閑事。”

    “如果不繼續虛報收糧數字,拿到的貸款可能沒那么多,糧庫主任也不會出事。”馮景武說,2010年1月份,東方紅糧庫收糧包括2420噸潮糧與3000噸干糧,上報農發行的收糧數據卻為20000噸。

    2010年9月,一次偶然卻又必然的事件使蘭西縣糧食系統的漏洞昭然若揭。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審計署對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一位領導進行離職賬目審計時,蘭西縣國有糧庫1.7億元未還貸款被查了出來,當時糧庫已基本無糧。

還債?改革?

    去年10月,蘭西縣糧食系統開始審計查賬,紀檢委對外公布的賬目上,糧食系統總欠款額達3.6億元,其中1.7億為糧庫欠銀行貸款,剩余款項則為糧庫所欠“抬錢”、職工集資款以及利息。

    閆承志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蘭西縣14個國有糧庫中,收購2010年秋糧的只有改制的縣糧庫與外租的東風糧庫,剩余12個糧庫中,只有太陽升、星火、燎原三個糧庫不欠農發行貸款。

    太陽升糧庫職工李海星表示,上述3個糧庫為了還清銀行貸款,去年開始了迄今最后一次集資。記者在其提供的蓋有“蘭西縣太陽升糧庫財務專用章”的單據上看到,2010年9月1日,太陽升糧庫向員工借“入股收糧款”2萬,據其透露,為補齊農發行貸款,太陽升糧庫的“抬錢”數目已在4000萬左右。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現在東方紅糧庫的外債金額達到6000萬元,除去銀行貸款近3000萬以及職工“借款收糧”、工資500萬左右,2000多萬外債實際上為社會上主動放到糧庫收取高利息的錢。

    “是集資,還是入股分紅,或者哪些是集資,哪些是入股,這件事還沒有定性,我們糧食局不能來定性。”徐波濤表示,要等縣公安局經偵大隊結案后才能知道具體情況。

    今年4月25日,徐波濤曾對太陽升糧庫職工表示,“糧庫現在外債太多,所有糧庫系統的錢已經花完了,等糧庫賣了之后才能解決。”

    今年年初被派到東方紅糧庫主持工作的糧食局儲檢股副股長宋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已經有中糧、華糧、北大荒等糧食經營企業到東方紅糧庫,并有購買意向。

    “全縣國有糧庫可能都要賣,現在主要問題是政府要價與企業出價難以達成共識。”宋祥表示,糧食系統出了這么大的亂子,政府首先要考慮的是用賣糧庫的錢,抹平3億多的財政窟窿。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鄭風田認為,地方國有糧庫的發展已經成了“雞肋”,2008年吉林省國有糧庫已經開始了股份制改革,而黑龍江的糧庫改革又明顯滯后,當前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

    現在黑龍江省糧食局正在對全省糧庫進行改革,對國有糧庫進行資產整合,閆承志表示:“現在拍賣與否,或者改成股份制企業,都還沒有具體落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一二三区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在线看午夜福利网站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