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 06:54:21
審計利劍直接指向了央企。
5月20日,審計署網站公布了長江三峽集團、中鋼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南方電網等17家央企財務收支審計結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閱讀上述審計結果發現,資產管理成為央企內部管理最突出的問題。此外,層級過多、關聯持股、關聯交易等問題亦較為普遍。
據了解,目前審計署已將發現的一些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移交有關部門查處。這些問題大部分發生在二、三級企業。
截至2011年3月底,各企業對審計發現的違規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3.74%,對65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理,其中局級干部10人。
資產管理成突出問題據審計署公布的結果,中鋼集團被合作伙伴占用資金88.07億元。截至2010年6月底未對風險狀況進行系統評估,未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預案。
在對三峽集團的財務審計結果中顯示,2004年至2009年,三峽集團所屬三峽財務公司違規向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累計發放貸款11.17億元,截至2009年底貸款余額為6.48億元。
此外,2009年,三峽集團在整體上市過程中,資金安排不當,導致部分貸款資金投向低收益理財產品,增加了集團整體財務費用1.21億元。
另一份結果顯示,2007年至2009年,中糧集團所屬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通過該公司所屬香港三利控股公司向其子公司發放貸款15590.04萬美元,貸后監督和檢查不嚴格。截至2009年底,尚有貸款余額9037.4萬美元,其中逾期額7179.94萬美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財務審計結果指出,2003年,中船重工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違規借用賬戶購買國債1億元,2004年將其中的8000萬元委托漢唐證券變現后進行保底理財,漢唐證券2005年開始破產清算,上述資金余額7296.47萬元存在損失風險。
至2010年6月,中國船舶所屬風帆股份有限公司仍未將2007年非公開發行新股募集的4.50億元資金專戶存儲,其中的1.03億元被用于非募集項目。
在南方電網2009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中,審計署指出,南方電網公司尚未出臺“三重一大”制度有關的實施細則,“對大額資金、對外投資和產權轉讓的審批權限未予以明確或界定模糊。”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央企存在的問題。
層級過多管控無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審計結果發現,中建總公司管理層級較多,且設立多家離岸公司,對合資合作企業、部分海外工程項目等管控力度不夠,經營過程中存在直接經營房地產的利潤占比大等風險。
此外,中國船舶所屬集體企業船修公司有下屬企業29家,管理層級多達6級,這些企業通過舉債對外投資。據悉,截至2009年底,船修公司及其下屬企業銀行貸款余額6.69億元,所投資企業經營效益普遍較差,投資和還貸風險較大。
據審計署的審計結果,至2010年4月底,中核集團三級及以下非主業類公司322家,占三級及以下公司總數的74.7%,涉及14個行業。其中,虧損企業和微利企業145家,占三級及以下非主業類公司的45%。
有專家表示,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多發生在央企二、三級企業。
審計署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的企業投資決策還不夠規范,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和潛在損失;有的企業管理不到位,對所屬單位的管理較為薄弱,違法違規問題仍然存在。
該名負責人表示,審計署已將發現的一些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移交有關部門查處。這些問題大部分發生在二、三級企業,說明中央企業的管控還需進一步提高。
企業回應承認收購項目存違規 中鋁稱在補手續每經記者 張國棟在審計署的公告中,中鋁公司“因賬務處理不夠規范、部分自建和收購電解鋁等項目未經核準、未及時清退部分中層以上領導干部違規持股等問題”赫然在列。
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署已依法出具了審計報告,下達了審計決定書,要求中鋁公司進行整改。
5月20日,聲稱在外地出差的中國鋁業公司新聞發言人袁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承認,的確有一些收購項目存在違規的情況,現在正積極補辦手續,“這些問題主要形成于之前的兼并重組過程中,因為一些項目有了一定建設規模,本著綜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我們當時把它們收購了過來。”
據悉,上述問題對中鋁公司2008年度財務收支狀況構成影響。其中,多計負債1165.59萬元,占負債總額的0.004%;多計利潤4788.69萬元,占利潤總額的0.71%。
記者了解到,早在幾年前,尚具備資源優勢的中鋁公司曾在國內大肆擴張。據《財經國家周刊》此前報道,僅2005年一年,中鋁公司就接連吞并了8家電解鋁企業;2007年,又先后收購S蘭鋁、包頭鋁業和連城鋁業……
急劇擴張背后卻是上述部分項目的違規投資和上馬。
審計結果顯示,中鋁公司自建和收購的10個電解鋁、氧化鋁等項目,未經國家核準或未通過國家環保驗收,截至2008年底項目累計投資92.81億元。而中鋁公司并購重組云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1個項目,因多種因素影響,截至2009年底尚未實現預期盈利目標。
“云銅等項目沒有實現盈利,主要是受到當時市場形勢的影響,隨著市場好轉,這些項目會逐步實現預期目標。”袁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