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01:25:14
在多個部委的政策推動下,中國擴大進口的腳步正在加快。昨日,發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發布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1年版)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擴大進口的基本框架。業界人士認為,新版《目錄》與上一個版本(2009年版)相比,列入鼓勵類的技術和產品數量并無太大變化,但結構有明顯調整。
此次修訂重點修改和新增了一批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和產品,以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更好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目錄》的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一項,新增加了新能源汽車專用零部件開發及制造這一行業。
發改委指出,發布新版《目錄》的目的在于,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國內短缺資源和節能環保產品進口,更好地發揮進口貼息政策對促進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列入《目錄》的產品和技術在進口時將受到減稅和貼息等支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冀望通過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來促進中國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框架下,商務部會持續不斷地推動進口。
事實上,為擴大進口,3月以來商務部先后發布 《關于 “十二五”期間實施積極的機電產品進口促進戰略的若干意見》、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但上述政策執行中仍有諸多問題。姚堅稱現在進口許可證所占的比重偏高。“我國貿易進出口過程中,海關檢驗檢疫等環節仍有較大改革余地,這是國務院最近抓擴大進口的重要內容。”姚堅透露,前階段商務部已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執行促進進口措施。今年,甚至在“十二五”時期,這是一個長期的政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