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李新:部門利益抬高了物價

2011-05-11 01:20:57

李新

    5月9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節目《聚焦物流頑疾: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節目披露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過高的物流成本導致不少商品價格畸高。

    前不久,全國一些地方菜價暴跌,引發了媒體對“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現象的廣泛關注。其中關注的一個焦點就是物流成本過高,導致中間環節在利益分配中過度膨脹,不僅擠壓了菜農的利益,而且將高成本導致的高物價轉嫁給了消費者。央視在節目中披露,西葫蘆從產地到市場,價格竟然翻了20倍,主要原因就是運輸費用太高。

    農民手中幾分錢一斤的菜,到市民菜籃子里就變成幾塊錢,這在微觀層面為人們展示了物流等中間環節驚人的費用。而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出發達國家一倍,不僅在宏觀層面為微觀層面的具體案例提供了佐證,而且為物流成本導致國內商品價格畸高提供了有力證據。因此,認真而全面地剖析物流成本的構成,并找到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是解決當下中國經濟領域諸多問題的一把鑰匙。“菜賤傷農”不過是這把鑰匙解開的一把小鎖而已,在更廣的領域,作為經濟活動鏈條中的重要環節,物流成本的降低還關乎促進效率、擴大內需、抑制通脹等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話題。

    按照經濟學常識,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效率的提高和市場的擴大。而效率的提高意味著成本的降低,物流成本過高,說明物流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效率低下。現代制度經濟學告訴人們合理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效率。通過對物流行業的分析,不難發現,物流行業的成本過高并不是因為物流行業本身在技術環節上的效率低下,相反由于國內物流企業數量龐大,自由競爭會促進效率的提升,成本應該更低才對。但事實并非如此,反而比國外高出一倍。問題就在于物流企業的生存環境以及外在制度降低了整個行業的效率,帶來了過高的成本。

    除去油價以外,在央視的節目中,提到的物流企業需要承擔的額外成本還包括進城難、天價過路費、亂罰款、進場費以及重復征稅等。過路費和重復征稅已有很多探討,進場費屬于商業規則的領域,需要另外的專門探討。進城難和亂罰款是一個被忽略卻極其重要的部分,因為它是外在不合理制度直接帶來的成本。在央視的節目中,一些物流車輛因為沒有入城證,經常會花錢托關系、找門路,甚至到黑市上去租。即便是有入城證的車輛,進城后由于有諸多對貨車的限制,不違章根本不可能完成工作。而貨車如果不超載,只能虧本。違章罰款、超載罰款和找關系弄入城證的費用變成了物流企業不可避免的成本,甚至有大型物流企業一年的罰款金額高達7000多萬元。中國物流協會相關負責人在節目中也承認,物流車輛違規違法運行是個普遍的現象,不違規違法幾乎無法生存。而相關的執法部門與物流企業也形成了某種默契,經常罰但不罰死,罰款成為執法部門的常規收入,也成為物流企業的常規成本,這形成了一個執法經濟的生態圈。執法部門的利益轉化為物流企業的成本,物流企業的成本又抬高了物價。

    通過物流企業成本構成的拆分,可以發現部門利益實際上是物流成本畸高、抬高物價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所有的消費者成為了部門利益的埋單者。當部門利益成為國民經濟運行的固定成本時,其本身的強勢、自保和擴充的內在傾向,決定了其必然會對經濟運行產生巨大的扭曲作用。更讓人憂慮的是,這種部門利益通過法律法規取得了合法性,并長期固化了下來。

    在物流企業的成本列表上,人們看到物流企業本身運行成本,比如人工、設備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優勢,但諸多外在環境和制度產生的費用使其變得臃腫不堪。要使物流行業瘦身,恢復其健康,正確的途徑應該是消除這些糾纏在物流行業以外的臃腫不堪的費用。其中,代表著小團體的部門利益是最難處理的,也是最應該首先被削減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第二页 | 日本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在线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国产日韩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