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9 01:49:12
雙匯公告顯示,截至3月31日,雙匯集團已收到全國范圍內政府執法部門對20個子公司的338份產品檢驗報告,其冷鮮肉及肉制品未檢出“瘦肉精”。公告稱,3月15日,濟源雙匯封存待宰生豬689頭,其中17頭“瘦肉精”檢驗呈陽性,截至3月31日,已收回市場流通的肉制品1259噸、冷鮮肉259.4噸,廠內被封存冷鮮產品258.8噸。
中國肉類協會秘書長鄧富江指出,雙匯有問題的產品是冷鮮肉,而火腿腸等肉制品并沒有問題,下架的是有問題的產品,但消費者并不清楚,以為所有的產品都有問題,從而不買雙匯的產品,導致銷量下降很多。
對此,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郭會勇也表示,“瘦肉精”事件短期內對雙匯影響很大,剛開始消費者會抵制雙匯的產品,但是從目前來看,該事件對生豬產業沒什么太大的影響,豬肉價格還是在慢慢往上漲。
“其實瘦肉精的鏈條非常多,不是一個屠宰環節就能把握的,上游養殖環節掌握不好,要單靠下游屠宰廠去檢測,是永遠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郭會勇表示,“雙匯這次重視了,之后肯定會越來越好。雙匯在養殖環節投資規模比較小,這可以成為以后發展的一個契機,促使它加快上游產業的投資速度,雖然現在的損失比較大。”
“作為企業來講,應該盡量把關和過濾有問題的產品,但是會出現一些漏檢的情況,今后企業要更嚴格的進行檢測。”鄧富江說,“每個企業都要吸取教訓,把關好各個環節,給消費者提供安全的產品。”
而對于未來雙匯的發展情況,鄧富江認為,雙匯仍然會發展成為大型企業。“肉類行業需要大型企業來引導市場,不管怎樣,大型企業的技術、監管和檢測水平等都具有優越性。雙匯需要吸取教訓,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自己,做一個安全的肉制品生產供應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