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7 07:25:27
A股市場上,眼下中小企業對股權激勵的態度不能僅僅用積極來形容了,簡直是偏愛到爆棚。
每經記者 李文藝
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上有5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權激勵預案,其中有13家實行限制性股票激勵,9家為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不約而同將發行價定為公司股價的一半,這意味著業績達標后,只要限制性股票解鎖時,這些公司的股價下滑幅度不超過50%,被激勵人員就可獲得正收益;如果股價不跌反漲,他們無疑將賺得盆滿缽滿,是名副其實的“金手銬”。
A股市場上,眼下中小企業對股權激勵的態度不能僅僅用積極來形容了,簡直是偏愛到爆棚。
2011年剛過一個季度,已有53家上市公司先后發布了股權激勵預案,其中36家為中小企業,占比近70%;今年之前,所有進行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只占總數的4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不僅數量占比急升,中小企業的參與也令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整體方式起了變化,許多中小企業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勵的行權價格一般比股票市價低50%,若達到解鎖條件,公司股價再一上漲,被“金手銬”銬住的高管們必定賺得盆滿缽滿。
中小企業扎堆股權激勵
Wind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A股市場先后有53家公司發布了股權激勵預案,數量相當于去年發布預案總數的63%,照此密集程度,2011年進行股權激勵的企業總數將創歷史紀錄。
這53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占了近70%,有36家是在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的,如英飛拓、晨光生物等,去年底上市,今年3月就推出股權激勵預案。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推行股權激勵的目的是為了激勵管理層。在此過程中,行權價格越低,管理層預期的收益越高,激勵效果也就越好。
事實上,目前中小板綜合指數運行在7000點以上,遠遠高于2007年大牛市時的點位,且處于歷史高位,說明當前不少中小企業的股票價格是在高點,這個時候推行股權激勵,顯然會拉高行權價格,中小企業如此扎堆打造“金手銬”又是為何呢?
上海某券商研究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次行權一般在一兩年后,與公司現在的股價關系不大,況且,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股權激勵實際上是激勵了高管卻讓市場買單。“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緊迫,急需留住核心人員,所以在制定股權激勵方案中更加積極,說穿了,就是將資本市場的財富轉化成公司的人力資源。”該研究員說。
然而,記者發現,36家發布激勵預案的中小企業中,有1/4都采用了限制性股票的激勵方式,且絕大多數擬定的發行價格僅為股票市價的一半,難怪不懼板塊指數處于歷史高位的大環境。
半價發行“油水”多
林州重機目前股價為31.54元/股,而其限制性股票激勵方案發布的每股發行價為14.32元;齊心文具當前股價為15.78元/股,而發行價為7.85元/股;羅普斯金市價14.98元/股,發行價7.36元/股……
此類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勵方式的中小企業,都不約而同將發行價定為公司股價的一半。折價50%意味著業績達標后,只要限制性股票解鎖時,這些公司的股價下滑幅度不超過50%,被激勵人員就可獲得正收益;如果股價不跌反漲,他們無疑將賺得盆滿缽滿,是名符其實的“金手銬”。
Wind數據顯示,2011年之前,采用限制性股票進行股權激勵的企業只占到A股公司總數的13.7%,而今年前三個月發布股權激勵預案的53家企業中,13家實行限制性股票激勵,占比超過24%,比往年增長10個百分點,其中,中小企業占了9家。
中小企業儼然成了推行限制性股票進行股權激勵的主力軍。事實上,這一趨勢始于2010年,去年有13家中小企業采用了這一激勵方式,在此之前的5年間,僅有2家中小企業使用此種激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相比一些以股票期權進行激勵的上市公司偶爾會面臨“行權時股票市價仍低于行權價”的尷尬局面,2010年以來使用“限制性股票”激勵的22家中小企業,不少已經獲得幾倍的賬面收益。
價格數量雙重激勵優勢
一直以來,股票期權為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采用,如今,限制性股票激勵開始大行其道,行權價格的設定是一個重要因素。
上海杰賽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建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般而言,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由上市公司自行確定,除了折價發行,甚至可以免費授予。在我國,證監會曾對此發布過規定,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50%。由此看來,中小企業幾乎都“踩”著50%的下限發行。股票期權的授予價格則按照方案公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及前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中的較高者來確定,基本等同于預案發布時的股票市價。
不過,這只對非國有企業具有吸引力,因為相關規定稱,對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即使采用了限制性股票進行股權激勵,定價仍需按照股票期權的方式進行,沒有折價發行優勢。
“很顯然,限制性股票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擴大了被激勵對象的預期收益,激勵動力也更強。”鄭建剛說,不過,一旦授予限制性股票,不管今后市場價格是否低于發行價,被激勵人員都得按照約定價格持有該部分股票;如果采用股票期權的激勵方式,被激勵人員在此情況下可以選擇放棄行權。
除了價格優勢,限制性股票激勵在我國上市公司中開始受寵還有另一個原因。
記者了解到,按照國外經驗,為達到限制性股票與期權股票在未來收益上的平衡,一般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數量遠低于股票期權的數量,即使前者所獲得的股票差價很高,總的收益還是不會太離譜。但是,在我國法規中,并沒有對限制性股票和期權股票兩種激勵方式分別進行數量限制,不管采取哪種方式,或兩種方式皆有,只要激勵的總股數不超過上市公司股份的10%即可。
激勵一年 股價翻倍漲
盡管激勵動力更強,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勵的上市企業并沒有給出更高的業績考核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2010年以來采用限制行股權激勵的22家中小企業的業績目標設置情況,換算成“年度凈利潤增長率”進行對比,大部分的增長目標定在20%~30%,與采用其他激勵方式的上市公司業績目標設置沒有太大差異。不過,也有個別情況,如九陽股份的業績目標僅為每年凈利潤增長5%~7%,而業績考核基期2010年的凈利潤竟然為負增長,完成目標根本沒有難度。九陽股份曾表示,低門檻的用意是希望骨干成員能順利拿到激勵,穩定隊伍,公司在股權激勵草案中有提出 “激勵對象在獲授股票解鎖后2年內離職的,將全部收益返還給公司”。
在22家使用限制性股票激勵的中小企業中,大華股份是唯一沒有踩著規定下限發行的企業。去年上半年發布激勵草案時,大華股份將限制性股票折價70%發行,授予價格為34.03元/股,經過一輪“10送5轉5派6”的分紅擴股,該價格已經調整為16.72元/股,而截至昨日收盤,大華股份的股價已超出行權價356%。即使七折發行,大華股份高管們仍收益不菲。事實上,大華股份的業績目標僅為增長11%~25%,并不令人驚喜。
統計數據顯示,若以時間為序,這22家上市公司中,激勵草案發布越早,公司股價漲幅越大,今年發布預案的公司股價還沒有明顯表現。
照此邏輯,2011年剛剛發布限制性股票激勵預案、業績目標設定較高,且股價尚未表現的公司值得關注,如東山精密、鼎漢技術、智光電氣、齊心文具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