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PMI、購進價格一冷一熱 制造業降溫不改緊縮預期

2011-03-06 10:13:06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張長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下簡稱中采)公布的數據(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盡管2月PMI持續走低,但分項數據中購進價格指數卻再次上漲0.8個百分點至70%以上。

    對于PMI與購進價格指數走勢分離的情況,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表示,“目前貨幣政策的側重點還是在于回收流動性,至于PMI不一定是央行關注的重點,央行更關注對通貨膨脹控制目標的實現。預計今年之內還會有1~2次加息,3~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預計今年全年CPI會達到4.6%的水平,因此,央行控制通脹的壓力仍然嚴峻。”

油價、糧價上升推高購進價格

    據悉,中國2月PMI為52.2,較上個月52.9繼續回落,同時也是自去年11月以來連續3個月走低,顯示制造業擴張勢頭有所減慢。同時,盡管PMI環比下滑,但2月份已是該指數連續24個月位于50以上,顯示制造業增長勢頭依然十分穩固。一般情況下,PMI高于50表示制造業處于總體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出現萎縮。

    不過,PMI其中一個分項指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從分類指數看,購進價格指數升至70.1,較1月份上升0.8個百分點。顯示通脹壓力并未緩解。同時,采購量也從1月份的57.7驟降至54.5,創自去年8月以來新低。另外,新訂單降至54.3,較1月份下滑0.6個百分點,為自去年9月以來新低。

    如果說PMI持續下降顯示制造業擴張受阻,那么購進價格連續走高又反映出什么信號?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購進價格指數上升主要受成本推動,反映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大。這主要受油價和糧價持續走高影響。

    “一方面,PMI持續回落反映調控達到一定效果。另一方面,購進價格持續走高卻暗示調控力度部分滯后,我們的判斷是,只要PMI落在50上方,都不需要對經濟增速有太多擔心。不過現在我們的全部假設都建立在常規情況下。如果中東產油國的供給出現嚴重緊缺,那么這一核心風險可能會首先推高購進價格,再通過影響企業需求最后影響PMI和經濟增速。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高度關注的。但從目前情況看,PMI保持在50以上概率仍較大。”曹遠征進一步表示。

    油價最近到底漲了多少?資料顯示,截至昨日(3月4日)16時35分,美期油主力合約報102.78美元/桶,本月已暴漲超過6%。而從去年12月至今,油價更累計上漲21%。

    為了進一步了解PMI趨勢,我們深入地觀察了其分項指標變化。首先,在11項分項指標中,僅4項環比上揚。分別是新出口訂單、積壓訂單、進口與購進價格。而包括新訂單、產成品庫存、采購量、原料庫存、從業人員以及供貨商配貨時間都在環比下降。其中,原料庫存2月報49.5,為4個月來新低。

資金面寬松  中小企業卻嚴峻

    要想了解資金面與PMI之間關系,不妨先讀讀匯豐版本的PMI。

    3月1日,匯豐銀行公布的2月制造業PMI指數為51.7,幅降至7個月低點。今年1月和去年12月時該值分別為54.5和54.4。盡管如此,2月值仍連續第7個月位于50上方,意味著制造業擴張勢頭仍在繼續。對比發現,盡管匯豐PMI和中采PMI趨勢保持一致,但其環比下跌幅度明顯更猛。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匯豐PMI的取樣是中小企業,會更多地反映出民間經濟與中小企業的活躍狀況。

    “購進價格走高暗示目前糧食和石油庫存較低。預計補庫存活動還需要一段時間”,國信證券債券固定收益研究員李懷定認為,“而從匯豐和中采PMI走勢差異可以看出,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形勢將更加嚴峻。一般而言,國有大中型企業可較有效地利用行政資源從銀行體系獲得平價貸款,但民營中小企業卻困難許多,而從其他渠道獲得融資成本也遠高于官方利率水平。這也是為什么盡管資金面目前較寬松,但匯豐PMI卻下降較快原因。因為從常規邏輯看,當PMI下降時,資金面應相對緊張。”

貨幣調控超預期概率不大

    據悉,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為1450億元。由于周內發行的1年期和3個月期央票發行規模均僅為10億元,因近期一、二級市場利率仍倒掛,央票已連續16周地量發行。

    同時,截至4月底,共有1.1萬億元央票集中到期,屆時央行將面臨較大的對沖壓力。就最近幾周情形看,在現有的一二級市場利率倒掛的情況下,央票發行很難放量,回收流動性的任務更多地需依賴存款準備金率。

    平安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孫方紅表示,購進價格指數上漲過快,肯定會在一段時間內抑制訂單水平。不過這同時也會造成兩方面影響。首先,需求下滑風險是否會持續。考慮這個因素,央行維持緊縮政策的力度肯定不會太大。不過,年內再加1~2次利率和準備金率依然是可能的。這也符合此前預期。其次,通脹會否因成本推動壓力持續走高。目前看來,由于購進價格持續走高將抑制國內需求。這也暗示了CPI單方面大幅走高并不大可能。預計貨幣政策將進入觀察期,調控超預期概率不大。

    “貨幣政策緊縮的環境下,雖然有大量的到期資金,企業面臨的資金環境仍然不容樂觀”,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表示,“目前貨幣政策的側重點還是在于回收流動性,至于PMI不一定是央行關注的重點,央行更關注對通貨膨脹控制目標的實現。預計今年之內還會有1~2次加息,3~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預計今年全年CPI會達到4.6%的水平,因此,央行控制通脹的壓力仍然嚴峻。”

    東吳證券宏觀研究員強琪菁卻指出,2月新訂單指數較1月回落0.6個百分點,而出口新訂單指數較1月小幅上漲0.2個百分點,外需增長強勁部分對沖內需萎縮。因美國PMI連續7個月上漲,歐元區PMI連續6個月上漲,而中國PMI連續3月下降。從近期PMI數據分化,我們觀察到內外經濟周期錯位。

    隨著美國QE2政策的深入,消費支撐整體經濟復蘇持續性,而薄弱環節房地產市場和就業市場也逐步好轉,整體經濟進入加速復蘇周期;歐元區在債務危機緩解下,復蘇步伐加快。

    與發達經濟體相反,國內隨著緊縮政策力度加強,累積效應開始向實體經濟擴散,環比增速或已見頂,而同比或繼續下滑,經濟增速走入緩慢下降周期。但內外小周期的錯位使得經濟下滑不會過快。

    強琪菁繼續表示,從未來的趨勢看,由于通脹高企,歐元區可能在年內加息;而美國在過了QE2的亢奮期后,經濟復蘇仍然會受到高失業率的影響,這可能使得外部經濟小周期二季度后上行的速度減緩。此時又適逢緊縮政策累積效應的釋放,內外小周期碰撞或讓中國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快速下降,這種預期能否兌現取決于政策緊縮力度及持續的時間,須警惕政策超調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香蕉本道久久精品 |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一区二区無碼在線觀看 | 中文字幕有码~第一页 | 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