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寧:樓市調控 沒有招數能制勝了嗎?
2010-12-29 01:44:07
馮海寧
溫家寶總理有關“房價會回到合理的價位”的承諾話音未落,不少反面消息就撲面而來。1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披露的幾條消息就讓人相當驚詫:一是中信集團繼63億元拿下北京中服地塊后,再以22.6875億元搶得北京另一塊旺地;二是上海房價再創半年新高,全年上漲32%;三是上周(12月20日~12月26日)北京樓市總成交量高達8869套,環比上漲27.2%……
以上類似消息不少,這里不一一列舉。我想說的是,一邊是總理的承諾讓人振奮,一邊是反面消息讓人沮喪,公眾必然要問:總理的承諾究竟能否實現?公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不僅僅是因為許多反面消息和總理的承諾在 “唱對臺戲”,也因為在市場經濟時代,行政的歸行政,市場的歸市場,已經不是行政“一聲吼”總經理便收手的時代了。而且,宏觀調控多年成效不佳,也讓人有疑問。
在我看來,實現總理的承諾、讓房價回歸合理價位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說“難”是因為房價上漲的成因越來越復雜,既有國內因素如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剛性需求,也有國際因素,如熱錢。住建部所說的調控“六難”,其實也是房價回歸合理價位的“攔路虎”。理性分析的話,還有GDP、政績、腐敗等不少因素阻礙房價回歸。
說“不難”是因為中國樓市準確地說還是政策市,不但主要生產要素都掌握在政府手里,而且幾乎每個環節都是可監管可控制的。只要政府真正下決心調控,房價沒有理由繼續瘋狂——房價今天之所以瘋狂,就在于調控決心還不夠大,而決心不大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還要依靠房地產推動GDP增長;另一方面,我們沒有從西班牙、愛爾蘭等國的債務危機中看到中國樓市潛伏的危機。
正因為調控決心還不大,還沒有到被迫拿出撒手锏的時候,所以政策力度溫柔了一些,治本之策——稅收制度變革和土地制度改革進行得相當緩慢,這才給了房企總經理瘋狂拿地、瘋狂漲價的機會。不可否認,很多總經理都是借題炒作的“天才”,操控價格和行賄、造假的高手,但把這些總經理放到泡沫破滅的西班牙樓市試一試,還有多少“創意”和能量?
歸根結底,房企總經理的瘋狂,還是由于樓市調控力度不夠。在我看來,目前即使稅收制度變革和土地制度改革不能發揮調控房價的作用,也能一招制勝,讓房價回歸理性。這個辦法說來簡單,把“總理承諾”變成“部長承諾”、“省長承諾”、“市長承諾”、“縣長承諾”……讓“XX承諾”在規定時間內把房價調整到一個經過論證的合理價位。
這并不是讓地方政府在統計數字上做手腳,而是把房價調控的責任落實到人,實現各級政府一把手負責制,通過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來鞭策一把手們落實自己的承諾。因為很多事情只有和官帽掛起鉤來,才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效率。否則的話,“總理的承諾”在各級官員眼里是總理個人承諾與自己無關。
我以為,只有讓“XX承諾”房價回歸合理價位,各級官員必然會在土地財政與個人承諾之間做出理性選擇,不可能為了土地財政、為了和開發商的關系而對個人信譽、個人官帽于不顧。目前,盡管樓市調控中有問責武器,要對省級人民政府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工作進行考核與問責,但至今沒有問責一人。顯然,考核問責一級政府不如考核問責具體官員。
在西班牙、愛爾蘭等國房地產泡沫不斷破滅的情況下,在中國房價嚴重脫離居民收入,85%家庭沒有購房能力的情況下,我認為很有必要讓各級行政一把手公開立下“軍令狀”,在承諾的時間內把房價降到承諾的水平。中央政府、全國人大以及社會公眾需要做的工作是,監督一把手履行承諾,并監督一把手依法調控房價,不能胡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