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 01:02:11
低空空域的放開已經為購機者打開了一扇門,但受制于目前繁雜的審批程序和有待完善的基礎設施,購機者要想擁有或租賃私人飛機,還需要跨過一道道高高的“門檻”。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低空空域的放開已經為購機者打開了一扇門,但受制于目前繁雜的審批程序和有待完善的基礎設施,購機者要想擁有或租賃私人飛機,還需要跨過一道道高高的“門檻”。
昨天 (11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發現,考取執照、民航局批文、航線申請,這些看似簡單的購機“三步驟”仍讓不少購機者頭疼不已。業內人士認為,審批流程長,程序復雜,空域開放不夠,已經成為困擾購機者購買私用飛機的現實難題。
購機“三部曲”一個不能少
“我們專門有這樣一個文件,民航發的70號文,所有購買私用飛機的審批程序都在這個文件里面。”昨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隨后,記者查閱了上述人士提到的中國民用航空局《關于修訂印發引進進口通用航空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民航發[2010]70號)發現,這份“適用于申請人以購買、融資租賃、經營租賃、濕租等方式(以下簡稱“引進方式”)引進通用航空器的行為”的文件里,明確而嚴格地規定了私用飛機購買的申請條件和審核程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購買飛機要先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認可的飛行駕駛執照,包括商用和私用。“如果私人開飛機,要先取得私人駕照,就是到民航局認可的培訓機構參加培訓,拿著駕駛執照才能夠申請購買飛機。”山東一家飛機制造公司辦公室人員告訴記者。
上述民航局人士稱,“不管是個人用還是公務機,如果已經考取了相關部門核發的飛行執照,在拿到民航局的批文后,申請了航線就可以飛了。”
租賃程序更復雜
不過,考取執照、民航局批文、航線申請,看似簡單的購機 “三部曲”仍讓不少購機者望而生畏。行業人士表示,“購買飛機的手續很繁雜,必須拿到民航總局的許可證,同時向空管部門申請航權和飛行空域,此外飛機必須交給一個有航空權的單位監管等。”
而在私用飛機租賃的過程中,這些程序只多不少。“先簽合同,再拿著合同到民航局申請批文。”民生租賃總裁何敏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客戶如果購機,要先跟廠家簽合同,“客戶可以直接跟我們簽,也可以通過租賃公司跟我們簽;如果客戶自己買了飛機,最后這個合同也要轉給我們,我們以出租的形式給客戶使用。”
這些冗長而復雜的流程,成為阻礙私用飛機購買和租賃的因素。“申請一條航線,順利的話可能很快(能搞定),但碰到重大活動、軍事演習之類的,就會受到較多的限制。”何敏表示。
配套設施尚待跟進
除了政策法規需要不斷完善,私用飛機還面臨大量配套設施和服務不能有效跟進的難題。媒體報道稱,樂清飛行總會此前購買過一架運動型動力滑翔機,但由于當地沒有專業的飛機停放場,飛機一直只能“漂泊”異鄉。
何敏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公務機每年以約30%的速度增多,未來這個市場肯定很大,“但目前國內的航空技術力量不足,像飛行員、空乘資質培訓的進度趕不上飛機增長的速度,這個問題非常突出,而且整個產業鏈上(的多個環節)都有待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得到了民航總局批復,也只是所購飛機可以“入關”的許可證而已,此外還得向多個部門申請:向民航總局有關部門申請適航證、國籍登記證和無線電臺執照,向民航各地的適航管理部門申請維修人員執照、維修許可證,申請航線和時刻,向空軍部門申請飛行空域等等。
上述不具名的業內人士還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目前來說,購買私人飛機從事經營活動是比較困難的,即使一切手續完備,注冊的公司符合要求,每次飛行都要向中國民航鄭州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申報,以便與民航和空軍協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