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5 02:01:55
業界觀點認為,騰訊和360皆表現不善,都應當承擔起此次互聯網惡戰的責任。此場惡戰對今后中國的商業競爭,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競爭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
每經記者 莊春暉 發自上海
從來沒有這樣一個夜晚,如此多的網民“奮不顧身”地參與到互聯網行業的激辯之中。
11月3日晚,這注定將是被中國互聯網業界甚至整個商業歷史所記錄的一刻。騰訊終于打響了逼迫用戶“二選一”的決戰。
這場雙方都以 “安全”“用戶利益”為口號的曠世大戰,卻衍生出了最不尊重用戶的結果。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新浪科技關于騰訊與360糾紛一事投票,已獲得超過145萬人次的投票,其中近八成用戶認為兩家公司均因私利而忽視用戶利益。
昨日(11月4日),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李長青公開表示,已就騰訊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強制用戶卸載360軟件,向國家工商局提交申請,要求對騰訊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業界觀點認為,騰訊和360皆表現不善,都應當承擔起此次互聯網惡戰的責任。此場惡戰對今后中國的商業競爭,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競爭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
律師申請系360委托?
李長青律師是在11月4日上午通過特快專遞,向國家工商局反壟斷執法處提交申請,要求對騰訊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的。李長青認為,11月3日晚,騰訊公司發信要求QQ用戶強制卸載360軟件,并已強制停止部分QQ軟件的行為,是一種將用戶裹挾進入商業競爭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用戶利益。
李長青提出,根據相關的市場報告,騰訊公司在即時通訊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76.2%,根據相關規定,騰訊已處于該領域的支配地位,而騰訊公司的行為明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強制交易性質非常突出,涉嫌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故提請國家工商局依法查處。
李長青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我很震驚!互聯網領域的惡性競爭已經傷害到廣大互聯網用戶,作為一名法律界人士,我感到其中存在問題。并且,我已代理過多起關于反壟斷的訴訟,自然對此類情況較為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李長青曾經受河北唐山人人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委托申請過對百度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成為了國內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調查第一例,不過此事至今沒有下文。而昨日該消息公布后在360等網頁上出現,業內認為不排除這次也是受360委托。
對此,李長青否認是被騰訊的競爭對手委托,他稱系個人提出的申請,不代表任何其他組織或個人。目前他正在收集更多的情況和證據遞交給相關部門。
尚無獲勝先例
對于同行的行為,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也提出,騰訊公司可能涉嫌違反了反壟斷法。“騰訊在即時通信領域已經取得了支配地位,但在安全領域還沒有。昨晚騰訊的行為就涉嫌濫用在IM市場的支配地位、打擊無關領域。”游云庭特別強調,這一判斷與騰訊在要求用戶刪除360安全產品的同時、推薦自己的QQ電腦管家無關。
反壟斷法在國外的監管一直比較嚴格。上世紀90年代末微軟和網景公司的瀏覽器大戰曾轟動一時,最終結局也很慘烈,微軟公司受到反壟斷調查,網景公司則元氣大傷。法庭認為微軟公司利用其壟斷地位打壓網景、蘋果、Sun、Lotus等競爭對手,多年以來,歐盟反壟斷監察機構不斷地對微軟的業務及產品進行審查,終于迫使微軟同意取消Windows操作系統和IE瀏覽器的綁定。
反觀國內,《反壟斷法》自2008年7月1日施行以來,成功案例尚未出現。
“雙方多處涉嫌違法”
游云庭表示,在騰訊與360這場混戰中,除了反壟斷法外,雙方還有多處涉嫌違法的行為。
“第一個層面,在用戶和騰訊之間。騰訊要求用戶卸載360產品,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此外,既然當初用戶接受了騰訊的 ‘軟件用戶協議’,雙方就已構成了法律關系,不管是不是付費用戶,騰訊不可以單方面做出超出范圍以外的事。只不過,QQ付費用戶會獲得的賠償更多些,普通用戶不予賠償或者少賠些。”
“第二層,在騰訊與360之間,涉嫌違反不正當競爭法。360推出的‘扣扣保鏢’對QQ進行了精確打擊。一系列的設計不僅去除了廣告,還可以關閉QQ秀、QQ游戲等幾乎所有的增值收入渠道,這種行為已經涉嫌不正當競爭。”
游云庭個人認為,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騰訊勝,但不管哪家公司勝出,都不算好事情,因為競爭環境被破壞了。“如果360勝利,以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以同樣手段起來反抗騰訊;如果是騰訊獲勝,無疑也是起了壞頭,以后都可以使用市場支配地位為所欲為了。”
(每經記者徐潔云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