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背景下 冷熱不均的板塊拼圖
2010-09-19 10:47:26
每經記者 趙笛
今年8月中旬,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在一篇研究報告中如此調侃: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好像在放暑假。
進入9月份以后,好久不見的人民幣加速升值現象再次出現:和大中小學生一樣,人民幣結束了7~8月“暑假”的橫盤走勢,進入到了新的“學年”。
A股市場上金融、地產、有色、航空、造紙等板塊一向被歸為人民幣升值受益板塊。不過這一次,上述幾大傳統的人民幣升值受益板塊在市場上表現得冷熱不均。
本期,《每日經濟新聞》特意梳理了最容易受人民幣升值影響的幾大行業,看看下一步選哪些板塊和個股,才有望在A股市場上獲益。
“暑假”結束 人民幣升值內外承壓
今年8月中旬,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在一篇研究報告中如此調侃: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好像在放暑假。
的確,自從6月20日退出“盯住美元”以來,人民幣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升值。截至7月2日,在短短10個交易日內升幅達到0.8%,但隨后就一直在6.77左右徘徊,似乎沉浸在暑假的放松中。
不過,隨著9月2日的到來,人民幣的“暑假”告一段落,正式進入新的“學年”。當日,人民幣對美元盤中沖高6.8175之后,便迅速回落,重新展開了迅猛升值。
隨后,人民幣開始“天天向上”:9月1日~9月16日的11個交易日里,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從1美元對人民幣6.8126元,迅速上升至1美元對人民幣6.7181元,漲幅高達1.39%。
從人民幣對美元的整個歷史表現看,2008年7月份以前是一輪瘋狂牛市,此后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使得人民幣對美元構筑了一個長達2年的平臺。直至今年6月中旬,平臺被有效突破,新的一輪人民幣升值初露端倪。
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外部影響是一大主因。其中,美國扮演著這個施加外部影響的重要角色。首先,美國財政部在7月8日發布的“貨幣操縱問題”半年度報告中,直言人民幣被低估,并稱“重要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和速度”。據悉,美國財政部下一份有關貨幣操縱問題的半年度報告將于11月份發布。其次,同樣在11月份,下一輪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也將舉行,新一輪G20峰會也在此時間段舉行,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輪G20峰會的前一周,人民幣退出“盯住美元”制度。最后,美國的中期選舉日益臨近,鑒于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來自美國國會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的呼聲定將高漲,敦促人民幣升值是中期選舉拉票的例行籌碼。
另一方面,歐洲經濟的一蹶不振讓美國只有將“矛頭”指向中國。陜西裕澤投資公司投資總監劉柏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歐洲貨幣的不振將導致大量熱錢流向美國。美國政府在規避推高通脹風險的情況下,大量印鈔票顯然不是個好辦法。那么就只能將危機轉嫁出去,催促人民幣升值,將熱錢“吸引到中國去”。“這也是為什么美國 ‘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原因。”
當然,人民幣升值也有其內在動因。
太平洋證券研究員周明劍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優化資源在出口部門和國內需求之間的配置,促進國內服務業發展等方面是有益處的。一方面,人民幣一次性跳升有利于逐步實現貿易的基本平衡,同時打破人民幣升值預期,防止熱錢流入,減緩人民幣對沖壓力;另外,人民幣升值能在一個比較平和的氛圍中推動資源產品價格改革;再者,人民幣升值不僅將降低進口商品價格,更關鍵的是減緩對沖壓力,從根本上減少基礎貨幣的投放量,大大緩解物價上升壓力。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則認為,在國內通貨膨脹預期高漲、貨幣政策收緊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內外利差加大可能誘使“熱錢”流入加劇。與其加息,倒不如讓人民幣升值,來緩解這種壓力。
傳統受益板塊分化明顯
造紙航空有色一路向上 金融地產徘徊不前
人民幣匯率變化和A股市場從來就不是獨立運行的。
2005年7月我國實施匯改后,人民幣經歷了一段連續升值的過程。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處于上升通道之中,期間累計升幅達到了21%。同期,A股市場經歷了一輪超級牛市,從998點到6124點,指數上漲了逾500%。
2008年7月后,人民幣匯率停止了升值的步伐,轉入了穩定的狀態。股市也隨即出現了調整,并在多重因素的打擊下,跌至1664點。
雖然今年6月20日以來,人民幣升值加速,但同期股市表現并不好,滬指甚至在6月29日暴跌4.29%。9月份以來,人民幣升值加速,但股市卻開始走下坡路,連續幾個交易日下跌。
通常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對地產、有色、航空、造紙等多個行業構成利好,對B股市場也有影響。
如今,B股一路向上,A股卻徘徊不前。傳統的受益板塊方面則是分化明顯。《每日經濟新聞》統計顯示,9月份以來,造紙、有色金屬板塊以5.11%和2.54%的漲幅名列前茅,而金融、煤炭、房地產則以4.24%、3.33%、3.31%的跌幅墊底。
為何金融、地產股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不漲反跌呢?對于金融股,本周加息乃至不對稱加息的傳言四起,這對以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另外,《巴塞爾協議III》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讓銀行業恐慌,農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缺口最大,這也是導致其終于“破發”的原因之一。
此外,地產政策調控絲毫沒有松懈的苗頭,這對沖了人民幣升值給房地產板塊帶來的利好。
記者分析了可能受益于人民幣升值的幾大板塊,找出了它們業績獲得提升的關鍵因素,供投資者參考。
1.造紙:
提升行業凈利潤
造紙行業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人民幣升值,將從進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出口遭受匯率損失減少兩個方面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據德邦證券投資組合經理陳寶測算,若人民幣升值1%,行業凈利潤將增長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長9.57%,行業將受益于進口原材料購買力的提升和較低的出口依存度。
對于造紙行業個股的選擇,陳寶認為可遵循兩條主線:一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和板塊階段性回調后,板塊存在交易性機會,可關注太陽紙業(002078,收盤價12.33元)、博匯紙業(600966,收盤價9.20元)、華泰股份(600308,收盤價10.66元);二是建議關注有資產注入或重組預期的個股,如岳陽紙業(600963,收盤價11.02元)、福建南紙(600163,收盤價4.73元)等。
另外,中投證券認為,隨著國家對節能環保要求的提高,造紙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淘汰落后產能將會為龍頭企業騰出空間。個股可看好博匯紙業、太陽紙業等。
2.航空:
關鍵看匯兌損益
歷史數據顯示,航空公司因飛機采購、航材采購主要在國外進行且主要以美元結算,巨額的外匯負債一直是行業的“通病”。因此,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航空業也是最為受益的行業之一。
上市公司披露數據顯示,在2005年7月人民幣進入升值周期以來,航空公司匯兌凈收益合計達205億元。雖然匯兌損益不能等同于航空公司主業利潤貢獻,但由于國內航空公司大多數收入和經營現金流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升值形成的航空公司未來用于支付外幣債務所需人民幣減少,實質將顯著提升航空公司內在價值,也有利于航空公司降低當前普遍高企的資產負債率水平。
東興證券研究所所長銀國宏指出,以2009年中期中國國航(601111,收盤價12.05元)、南方航空(600029,收盤價8.12元)、東方航空(600115,收盤價7.65元)外幣負債折算的人民幣負債分別為403億元、469億元、357億元測算。若人民幣2010年升值3%,則將分別為國航、南航、東航帶來0.08元、0.12元、0.08元的每股收益貢獻。單從業績彈性的角度出發,推薦順序依次是南方航空、中國國航和東方航空。
第一創業分析師李志銳表示,人民幣升值短期內將降低境外航油成本。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窗口打開后,將會持續較長時間,航空公司將在中長期受益,而經濟復蘇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航空公司經營狀況亦有望改善。給予航空板塊推薦評級,建議買入財務狀況更為穩健的中國國航和南方航空。
3.有色金屬:
資源價格再次重估
8月底,伯南克在JacksonHole聯儲年會上的講話表示,雖然美聯儲認為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有必要,聯儲會進一步出手拯救經濟,也就是說只要衰退不結束,聯儲誓將量化寬松進行到底,流動性過剩趨向“常態化”。受此激勵,包括股票和大宗商品在內的風險資產全線回升。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消費國,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金屬進口成本,有利于增加金屬消費。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對資源行業存在價值重估。中信建投分析師吳旻指出,人民幣升值對于大宗商品和石油而言,可能形成上升的動力。在人民幣啟動匯改后的5年中,人民幣國際采購力的提高,從價格層面推動了大宗商品與石油的價格上漲;根據粗略測算,就中國的邊際需求對于大宗商品與石油的價格影響而言,人民幣每升值1%,原油價格上升6%,商品價格則上升5%左右。
對于以有色為首的資源行業的投資機會,光大證券看好美元儲備地位下降導致的美元貶值、寬松的貨幣政策引發的長期通脹預期,將重新促進金價上漲。建議關注山東黃金(600547,收盤價44.38元)、中金黃金(600489,收盤價34.74元)、包鋼稀土(600111,收盤價65.62元)。
東方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徐建花建議,繼續關注黃金和小金屬板塊。如山東黃金、中金黃金、寶鈦股份(600456,收盤價24.45元)、金鉬股份(601958,收盤價17.90元)、貴研鉑業(600459,收盤價36.04元)、中金嶺南(000060,收盤價15.78元)。
延伸分析
可能受人民幣升值“拖累”的板塊
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不都是好處,從歷史情況看,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中國央行手中上千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面臨縮水。據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央行匯兌損失就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
其次,人民幣升值也是引發國內通脹壓力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民幣升值”成為全球共識,大量熱錢涌入套利,直接造成中國外匯儲備不正常地高速增長,央行被迫發行大量高能貨幣,導致國內出現流動性過剩,直接觸發了通脹抬頭的嚴峻局面。
從行業的角度看,中國出口企業將因人民幣升值而逐漸失去競爭力,迫使大量工廠關門、工人失業。湘財證券研究員吳驍宇表示,由于我國紡織服裝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對人民幣升值非常敏感,在利潤率已經逼近盈虧平衡點之際,如果今年人民幣升值重新啟動甚至加速上升的話,大多數紡織企業都將“無利可圖”。
另外,人民幣升值對航運行業的影響也較大。人民幣升值后,以外幣表示的紡織服裝、電子電器、玩具鞋帽、家具建材及工程機械等行業的出口產品價格會上升,從而減少國外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這些產品主要是通過集裝箱進行運輸,因此,作為下游行業的集裝箱運輸業也將受到波及。
西南證券研究員李慧認為,由于海運業是資本密集型和相對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資產周轉率低,船舶折舊費和人工費用是最主要的運輸成本項目之一。由于海運業固定性和剛性的特性,人民幣升值無疑加大了以外幣計算的營運成本,不利于我國航運企業搶占市場和開辟新航線。從近洋和遠洋航運企業最近三年的匯兌損益數據看,人民幣升值對航運企業的凈利潤影響度從高到低的順序對企業排序依次為:中海集運、SST天海、中國遠洋、長航油運、中海海盛、中遠航運、中海發展、寧波海運、招商輪船、長航鳳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