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0-09-06 19:49:31
每經網9月6日訊(每經記者 李正 發自北京)“創業板市場本身并不錯,但是在中國現實中它是一個極大的風險源”,制度結構設計方面的問題使創業板成了一個“創富板”,從本來激勵人去創業變成了刺激了人們一夜之間暴富,昨日,吳曉求發表了上述言論。
吳曉求是在“資本市場20年20人論壇”上發表上述講話的,席間多位專家圍繞創業板塊、投資方向、風險把握、宏觀影響和制度創新等展開激烈討論。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認為“中國的創業板一開始就成了散戶的市場”,創業板必須區別于中小企業板。所謂的創業板就是對創業企業、制度創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階段缺乏資金時給予支持,自有創投和私募進去以后,創業板市場本身理應是機構投資者的市場。
《財經》雜志執行主編何剛力挺中國資本市場“雖然我不炒股,但是我個人覺得中國資本市場也不是完全悲觀的”,短期來說A股市場的問題很大,風險巨大,但是市場有它自己的規律。中國股市的價值規律在其中還是起作用的。拿5年前滬指點位998點和上周滬指點位做對比,滬指還是有160%的增長。平均下來5年的時間每年有超過30%的增長,而相比較而言,中國的GDP每年增長也就才10%。
他認為雖然悲觀和矛盾問題叢生,但積極因素仍然存在。“事實上我們面臨一個抉擇,這個抉擇可能在兩年之后會逐漸顯得清晰,目前可能是決策和抉擇爭奪最激烈、最混亂的時候,這個時候市場的力量如果更強大一些,有可能推動相關的利益博弈雙方選擇更加正確、理性的方向”他說。
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強調,不是GDP增長越快越好。但是GDP適度的增長,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對于社會上擔心的中國經濟下半年是否會出現二次探底可能,尹中立認為,沒有必要擔心,現在中國投資依然很旺盛,然而目前CPI仍然面臨壓力,這里最不確定因素是糧食和食品的價格很難預期。
相對于制度創新,吳曉求補充道透明度是資本市場的靈魂,沒有透明度就沒有資本市場。因為它依靠透明度完成對投資的一系列的過程,透明度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前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