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5 23:48:35
在近一個月涌起的反彈大潮下,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高管等各方的減持欲望卻顯得空前強烈,為A股市場未來的走勢增添了一絲陰霾。
每經記者 李智
近一個月來大盤的回暖和部分個股的反彈情況讓投資者頗感欣喜,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數據后發現,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公司高管等各方的減持欲望近期卻顯得空前強烈,為A股市場未來的走勢增添了一絲陰霾。不過,業內人士分析稱,股東減持對個股影響不盡相同,需要區別對待,其中,對個股股價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大非減持,需要投資者格外注意。
在經歷了長達一年時間的震蕩下跌后,A股市場終于借助上市公司掀起的中報業績浪和房地產板塊的止跌反彈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近一個月以來,不少個股超過20%的漲幅令投資者體會到了一絲久違的暖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數據后卻發現,在近一個月涌起的反彈大潮下,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高管等各方的減持欲望卻顯得空前強烈,為A股市場未來的走勢增添了一絲陰霾。
7月減持額逾35億元
面對長達一個月的反彈,曾經飽受股價下跌折磨,并在低位果斷出手增持的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們又將如何抉擇,成了眾多投資者心中一個巨大的問號。一系列數據顯示,當這些重要股東們感受到由股價上漲帶來的誘惑之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轉而選擇了大規模減持。
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約有36家上市公司遭遇了重要股東的減持,涉及股份數約為3.38億股,這部分股票市值超過了3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A股市場持續下挫的背景中,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東減持約1.4億股股份,涉及金額約為18.3億元,遠遠低于7月的數值。從2010年的總體情況來看,7月份上市公司遭遇的減持力度僅僅低于1月份,較其他月份都有明顯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年的7月和8月是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報告的時間段,受到中報“窗口期”的限制,大股東及公司高管在定期報告披露前一個月不得買賣自家公司的規定,這段時間歷來都是增持減持的淡季,但是今年7月出現的減持風暴似乎打破了這一傳統。
7月2日,美都控股(600175,收盤價6.30元)發布公告稱,公司自然人股東范立欣 (原持有公司股份61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44%)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共計5666萬股,總減持量約占公司總股本的5%。正是這則公告拉開了7月減持大戲的序幕,隨后,北京旅游(000802,收盤價14.52元)、時代出版(600551,收盤價19.02元)、安納達(002136,收盤價14.95元)等公司也相繼發布了遭遇股東減持的提示性公告。
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現,7月份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公司發布遭股東減持的提示性公告,而上市公司獲得股東增持的公告卻明顯少了許多。
減持風暴或繼續肆虐
實際上,進入8月份以后,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力度更是有增無減。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至少有15家上市公司遭遇了重要股東減持,涉及股份約為1.37億股,涉及減持額達10.3億元,已經達到了7月總額的30%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8月以來的減持浪潮中,此前一直力挺上市公司的產業資本也加入了減持大潮當中。曾經因為物聯網概念遭遇爆炒,卻又在今年受到重挫的海虹控股(000503,收盤價10.04元)8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中海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2月23日至2010年8月9日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765.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2%。8月5日,三佳科技(600520,收盤價16.40元)也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銅陵市三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知,其分別于2010年7月29日、8月3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出售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00萬股、145萬股,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2.17%。
除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減持熱情突然高漲以外,隨著市場的逐漸回暖,一批公司高管也加入了減持大軍當中。8月1日~8月11日,萬馬電纜(002276,收盤價14.35元)、桂林三金(002275,收盤價24.84元)、遠光軟件(002063,收盤價26.62元)、廣宇集團(002133,收盤價7.22元)等多家公司均遭遇了自家高管的拋售,其中沃爾核材董事長周和平于8月3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出售公司股份1000萬股,減持金額達1.46億元。
一位策略分析師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股價處于低谷時往往股東減持力度也相對較小,而近期以來A股市場的止跌反彈,則是部分股東選擇減持的直接誘因。考慮到不少上市公司在8月份陸續披露中報,一旦減持禁期結束后市場環境仍舊向好的話,8月中下旬和9月份減持量還有進一步攀升的可能。
增持浪潮逐漸萎縮
需要投資者注意的是,就在減持風暴席卷反彈行情悄悄肆虐A股市場之時,曾經風起云涌的增持浪潮也有日漸萎縮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上市公司獲重要股東增持股份總額為2756.2萬股,涉及市值約為2.88億元。到了7月份,以上數額飆升至1.62億股和13.34億元。雖然距離7月份35億元左右的減持額尚有巨大差異,但是從數額來看增出現了近360%的環比增長。
不過,就在市場各方期待增持浪潮推動股指繼續上行之時,8月的增持量卻出現了明顯下滑。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僅有中兵光電(600435,收盤價14.25元)和祁連山(600720,收盤價16.39元)兩家公司發布了增持公告,累計增持股份不足350萬股,對應金額僅為5507萬元,遠遠低于7月上旬的水平,僅與6月份持平。考慮到中報因素的影響,8月份增持額可能較6月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以上市公司大股東所代表的重要股東的增持行為,往往意味著其對相關公司估值的認可,又由于這些股東掌握大量股權,他們的增持行為不僅直接減弱了股價下挫的壓力,更增添了部分資金做多的信心,因此是股價上行的重要條件之一。在近一個月以來的反彈當中,大部分的股東選擇了乘機減持,這對于在久經磨難后才剛剛見到一絲曙光的A股市場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公司高管帶頭出逃 強勢股慘變減持“重災區”
每經記者 李智
作為對上市公司狀況最為了解的群體,上市公司高管們對所在公司股票的買賣情況往往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并成為市場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在近期涌起的減持風暴中,多家公司高管就成為了減持大軍中的急先鋒。
除了公司高管帶頭出逃外,近期走勢大好的強勢股更成為了減持風暴肆虐的重災區。一位機構人士表示,在經過近一個月的反彈后,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可能進入一個長期的震蕩行情當中,這一觀點或許成為不少股東選擇獲利了結的一個重要因素。
高管減持熱情高
一位券商分析師指出,高管對公司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業績更加了解,也更能準確地判斷出當前的股價是否被低估。而由于資金流動的管制程度不同,高管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比公司行為更加敏感和及時。因此,在5月、6月市場低迷之時,高管果斷增持的行為,曾有力地增強了市場的信心,但是7月以來上市公司高管的態度卻在逐漸發生改變。
WIND數據顯示,7月份,華勝天成等三家公司遭遇了公司高管的明顯減持,涉及股份約1100萬股,減持金額約1.78億元;進入8月以后,上市公司高管的減持沖動更為明顯,遠光軟件、沃爾核材等多家公司公告了公司高管的減持情況,共計減持股份約6400萬股,涉及金額達3.57億元。其中,沃爾核材董事長周和平減持股份1000萬股,涉及金額達1.46億元,一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另外,深交所公布的信息顯示,作為本輪IPO開閘標志的桂林三金和萬馬電纜均成為了拋售的對象。萬馬電纜董事長潘水苗和總經理顧春序在8月5日分別減持公司股份10萬股和54.78萬股,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股份7月12日才剛剛解禁。
就在不少高管選擇減持的同時,曾經在5月、6月上演的高管增持秀也逐漸謝幕。數據顯示,在整個七月,僅有錦江股份、中珠控股兩家公司獲得了高管的青睞,共計獲得增持約200萬股,增持金額不足2300萬元。8月以來,更是沒有一家上市公司獲得高管的大幅增持,上市公司高管的增持熱情降至冰點。
強勢股頻遭減持
如果要問近期來哪一類個股成為了減持大軍的重點關注對象,那無疑是前期走勢大好的強勢股。比如遭遇董事長大規模減持的沃爾核材,從7月5日跌出10.77元/股近期跌點至8月3日遭受減持近一個月的時間中,公司股價的區間漲幅逼近35%,而同樣被董事長減持的萬馬電纜被減持之前的區間漲幅也接近20%。
當然,除了公司高管的減持外,大多數遭遇控股股東以及個人股東減持的公司也具有強勢股的特征。比如在8月11日公告遭遇控股股東中海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減持765.26萬股的海虹控股,7月以來的漲幅一度超過30%,在8月4日更是強勢漲停。此外,在8月5日公告稱近期被控股股東減持245萬股(占總股本2.17%)的三佳科技,近期以來的區間漲幅也接近了30%。
當然,除了上述公司外,如同濟科技、西部礦業、美都控股等一大批遭遇股東減持的公司近期漲幅都在20%以上,明顯超越了同期大盤的漲幅,絕對是名副其實的強勢個股。對此,有市場人士指出,按照一般的經驗來看,股價的強勢更容易激起公司股東的減持欲望,而目前市場普遍預期,A股在經歷近一個月的反彈后,可能進入一個長期的震蕩行情,因此一些強勢反彈的個股就面臨著價格回落的危險,也就自然成了股東減持的首選目標。
股東減持動機值得深究
一位私募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市場回暖之時,股東減持日益增多的情況并不奇怪,但是作為投資的一個重要依據,投資者也應該進行關注。他認為其中的關鍵在于減持行為背后的故事,因為在某些特殊的因素下,一般被認為是利空消息的減持,反倒成為公司股價上漲的誘因。
他表示,一般情況下股東減持的動機可以分為兩種,最常見的一種是由于自身資金問題而套現,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多數是在于短期影響。一位公司高管表示,出售其持有的上市股份并非是因為不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僅僅是因為近期以來對資金有較大的需求而已。不過,為了保持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暫時也沒有繼續減持的想法。另一種是,因為股東不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而減持,雖然這種情況較少,但是對公司股價的影響更為深遠。
在談到如何鑒別時,他表示有幾個特點可以作為參考:一是減持量,如果僅僅是為了套現的話,減持會相對較小,至少不會影響對公司的控制力;二是公司基本面,投資者可以通過被減持公司的基本面狀況,來分析公司股東減持的動機。
此外,有一些公司的減持行為原因比較特殊,可能涉及資產整合、控制權易主等問題,這種減持反而會成為股價上漲的發動機。以三佳科技為例,今年公司控股股東銅陵化學工業集團屢屢大幅減持公司股份,而在相關公告發布后,公司股價反倒不斷上漲。一位長期關注該公司的研究員表示,業績尚佳的三佳科技遭遇控股股東的屢屢減持,或許就是為了中發電氣以后重組做鋪墊。在這一預期之下,一般被視為利空的減持公告,被市場解讀為利好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