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0-07-03 16:04:49
每經網7月3日深圳電(每經記者 翟敏)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威廉姆森7月3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威廉姆森中國行”深圳站的活動上,與近千名聽眾進行了現場交流。演講過程中,威廉姆森在談及銀行監管方面時直言“過去30年的銀行監管令人失望”,同時,他還進一步分析了監管失靈的原因。
威廉姆森稱:“總的來說,監管方面的經驗,包括銀行方面的監管,尤其過去30年它確實是令人失望的。監管機構他們有時候很難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們感到失望。他不斷把監管問題和之前的問題累積起來,更大方面進行了發展和延伸。我們確實應該在這方面進行審查,來審查監管按照相關方式檢查。針對每一個市場的失效,真正是有措施可以解決,這只是一部分清單。”
對于監管失控的原因,威廉姆森談到:“下面講一下失靈的原因。因為整個監管要從雙方來看,不能單方去看。第一點,監管失靈主要是因為在設計上有一些問題,因為監管是人進行監管的,人如何用恰當方法去做是一個很重要問題。而且我剛剛也談到了,上個世紀初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他們在進行監管的時候,他們都會交易方面的一些情況,而且他們也會這些交易進行一些法律法規的制定。這一點其實是一個挺好的開端。但是這些挺好的開端并沒有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去改變。在這里我想舉兩個例子,主要講設計的失靈。好像我們在美國,美國國會其實也算是監管的設計者。美國國會也經歷了很多改變和變化,但是他們不斷變化過程中并不是都取得一些成功,例如他們對某些事件進行調查的時候,例如對于這一個國民健康醫保方面的一些監管的時候還沒有做到很好。也許在某些行業他們在監管開始的時候是有一些協會,然后他們這些協會其實都是為了這一個監管設計師謀福利,他們都是相輔相成,希望獲得一個共贏的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很多例外的情況。出現例外的的情況時候,設計師很難進行進一步修改。例如除了國會,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政府的部門,例如911發生后,各個政府部門都要對這個事件進行相關的一些應對和措施。所以他們這個設計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是好的,但是不斷隨著事件發展,例如國土安全、反恐事件當中,他們遇到各種各樣問題。而且他們在政府框架下又有不同部門進行博弈、決策,使得監管的設計就遇到越來越大的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