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新聞

每經網首頁 > 圖片新聞 > 正文

太湖藍藻“兵臨城下”排污費每戶8.5萬難治本

每日經濟新聞 2010-06-22 09:15:06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無錫

  2010年的太湖藍藻比前幾年來得都要晚一些。

  昨日(6月21日),記者從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辦公室處了解到,和前幾年的情況相比目前太湖藍藻爆發的時間最晚,面積也是最小的,截至目前只有幾平方公里。

  這一方面體現了政府的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則更是反映出太湖藍藻污染短期的無法根治性。

  與此同時,新華社從江蘇省財政廳拿到了一份數據,全國重點湖泊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試點率先在江蘇太湖流域實施。目前,納入太湖流域首批試點的915戶重點企業中,98.5%已實現了排污權網上申購管理,2009年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達7739.4萬元。

  按照這個數字平均計算,每家企業2009年對于排污所繳納的費用僅約為8.5萬元,面對太湖這樣的治理,人們不禁要問:每家企業每年不到10萬元,夠嗎?

  藍藻推遲出現

  最近住在宜興市周鐵鎮的村民發現,以往6月份在太湖出現的藍藻現象,今年的出現時間有些延后。

  不過隨著這幾天江南幾個省市溫度的突然提升,藍藻也開始在太湖周邊逐漸出現。記者在常州市武進和宜興市的周鐵鎮所轄的太湖區域發現,太湖沿岸一圈已經被裝飾上了一圈“綠絲帶”,這些綠色的水生植物隨著水浪不斷拍打著岸邊,留下一片片綠色的水漬。在離太湖幾百米之內,這些藍藻散發出來的腥臭味在沿湖邊的路上彌漫。

  在常州武進和宜興等管轄的藍藻指定打撈地點,近十條打撈船在太湖周圍不斷打撈漂浮在水面上的綠色水生物。

  對于今年的藍藻為什么會推遲出現,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各級政府加大了整治力度,并出臺了相關的法規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和往年相比,今年同期降雨偏多,日照較少,抑制了藍藻的生長繁殖。”

  藍藻隨后會不會因為溫度上升,而大面積出現呢?該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不排除這方面的可能。

  太湖周圍的隱患

  但在記者走訪過程中,太湖邊周鐵鎮的村民對于今年藍藻的  “遲到”并沒有感到開心,他們更擔心的是藍藻現象能否根治的問題。

  在周鐵鎮住了幾十年的沈先生告訴記者,“今年藍藻來得是要晚一些,最近幾年藍藻的情況雖然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周圍化工廠還在繼續向太湖排污,所以污染并不能夠得到根治。”

  在他家附近的太湖支流橫塘河河水在幾天之前就已經開始呈現淡紅的顏色,沈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放著自己家門口的水資源不能使用,還要從宜興等其他地方引水來用,太令人傷心了。”

  據了解,截至今年年初,太湖流域關閉化工企業216家,限期治理306家。實施工業企業提標改造506家,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109家、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336家,31家工業企業實施中水回用工程。

  但在老百姓的眼中,關停或是遷走的都是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大企業還能在太湖邊生存下來。

  據公開報道顯示,2005年2月24日下午,江蘇天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爆炸起火,爆炸震碎了附近數十間民房玻璃,造成5死11傷。而在2008年12月25日,江蘇天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醇醚分公司一座80立方米的中間儲罐在檢修過程中發生爆炸。無獨有偶,江蘇傲倫達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也曾經有過爆炸的事件發生。

  這樣一些企業矗立在太湖周圍,在當地的百姓眼中,化工廠里的一個個罐子就像是一個個定時炸彈。

  排污權交易起爭議

  2008年6月,國務院批準《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明確太湖整體治理需投資1113億元,其中江蘇部分占52%,約579億元,超出浙江和上海兩地之和。

  為了治理太湖的污染,各級政府部門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其中2008年底,江蘇省環保廳、財政廳和物價局聯合推出了《江蘇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方案細則》。據悉,這一《細則》規定,太湖流域年排放COD(化學需氧量)10噸以上的工業企業、接納污水中工業廢水量大于80%的污水處理廠、報批環評報告書(表)需新增COD排污量的新、改、擴建各類項目排污單位,都要推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

  據新華社的報道,這批納入太湖流域首批試點的915戶重點企業中,98.5%已實現了排污權網上申購管理,而2009年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則達到了7739.4萬元。

  根據這個數據平均計算的話,這915家重點企業每家每年只要交納大約8.5萬元的排污費用就可以向太湖排放一定量的污水。其實,這些錢對于太湖周邊的化工企業來說根本不值一提,用這些錢就能夠換來排污權利的化工企業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之前就有省環保廳的專家曾經表示:“一些企業負責人認為,由于總量控制越來越嚴格,重新獲得排污權越來越難,考慮發展需要,不會輕易讓出僅有的排污權。太湖流域試點應該研究如何避免這種有場無市的情況長期出現,如果沒有大批的企業間交易行為,就不可能實現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這項制度就可能變相成為新的排污收費。”

  幾年之前,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排污權交易雖然理論上講得通,但還要繼續試驗,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要“怎樣保證公平,怎樣防止強勢利益集團多占。”

  綜上,我們要看到的是,藍藻爆發時間的延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規模的太湖治理工程的成效,但是根治太湖的藍藻污染卻任重道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責編 劉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 日韩一级在线视频一区 | 亚州欧美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最新熟女中文字幕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