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8 03:22:30
會議還對農產品市場提出監管要求,比如,加強對農產品市場運行和可疑資金來源、流向、用途等情況的監測預警,發現違法違規問題迅速查處。主要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時,依法采取臨時干預措施。嚴厲打擊炒作農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近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依法查處一批擾亂市場秩序的典型案件。
同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布《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的緊急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立即開展農產品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對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案件,依法查處或追究刑事責任。
近期農產品價格的異動已經引發公眾對“游資炒作”的擔憂。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的解釋是,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在樓市降溫,股市低迷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游資”容易把目光投向農產品。由于目前國內農產品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所以那些能夠較長時間保存的農產品很可能成為游資炒作的對象。
而對于“游資炒作”的界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司長許昆林表示,在市場旺銷的情況下大量囤積,造成市場供應緊張,價格上漲以后再出售,或者壟斷貨源,造成市場緊張且從中牟取暴利就可認定為游資炒作。但許同時透露,目前還沒有發現大批社會游資進入現貨市場炒作農產品價格的確鑿證據,但已查到有少數經營者囤積、哄抬農產品價格的行為。同時,周望軍表示,界定游資炒作還需與金融監管部門合作,由銀監會等部門監測資金流向。
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同樣是此次價格整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但對違法所得的認定卻存在難度。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僅就違法所得一項,對不同商品要制定不同的認定方法,不同案件也有不同的認定方法,認定工作相當有難度。
另據悉,國家發改委已派出調查組到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地調查,將開展針對農產品收購、流通等環節市場交易和價格行為的監管專項檢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