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農民工需要的是產業工人待遇

2010-03-05 04:45:12

每經實習記者  胡巖

        “我先講一下,我多年在心里積累的一種看法。有人說,農民工可以改一個稱呼了,其實這只是一個現象,其實質——現代產業工人隊伍的主體,已經是農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7日與網民在線交流時,提出“農民工已是現代產業工人隊伍的主體”,這也是對農民工身份的重新定位。

        而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首次提出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概念,文件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并將此問題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一個重點。本期的“宏觀今日談”,我們特約相關專家、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等,就如何圓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夢、如何讓農民工獲得有尊嚴的生活等問題展開討論。

重定位為“產業工人”

        NBD:進城的億萬農民工,已成為補充傳統產業工人大軍的重要力量,從溫總理的話語中不難推斷出,給予農民工正式的產業工人身份和待遇關系全局。幾位專家對農民工的身份定位問題有何看法?

        徐長生:農民工一直作為農民的一部分,與農民、與農村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現在的許多農民工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農民,進城務工農民同產業工人一樣,是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城市勞動者,他們與土地已經基本沒有勞動和收入上的聯系。但是,當前由于種種原因,作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民工并未得到與城市工人同等的待遇,對農民工拖欠工資、人身傷害等侵權現象還時有發生,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欠缺,子女教育缺乏保障。

        賀鏗:“現代產業工人隊伍的主體,已經是農民”這一判斷非常正確,而且意義重大。目前城市建筑、環保、家政、餐飲服務人員90%都是農民工。一些農民工不但是現代產業工人,而且是其中的優秀分子,還有的是現代企業的管理者或者高級技工。這說明,除了出身和名分之外,他們已經與“農民”這個概念相去甚遠了。

農民工需提高素質

        NBD:農民工已經被重新定位為“產業工人的主體”,他們現在仍然面臨什么問題?

        胡小燕:農民工承擔著城市最累、最苦、最臟、最險的工作,他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而他們的待遇與城市工人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農民工在城市生活,除了自己的工資收入,沒有任何其他的保障。而城里人,有養老、醫療保障,失去了工作可以登記失業,能夠在城市生活下去。但農民工一旦失去了工作,便什么都沒有了。無論是戶口、社保,還是住房、子女教育,農民工需要顧慮的太多了。

        NBD:目前的“用工荒”再次昭示,長期依賴廉價勞動力的增長模式日益脆弱,產業的升級對農民工有什么要求?

        胡小燕:在各低端崗位間頻繁跳槽的農民工,大多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農民工文化、技能水平普遍較低,只能從事簡單的重復勞動,這種普通崗位不太容易硬性地提高工資,也難有好的發展前景。

        徐長生:產業升級離不開勞動力的升級。對農民工來說,職業技能的培養,不能僅靠企業轉變用工策略,更依賴于技能培訓。從人口結構的變化看,勞動力遲早會出現短缺。當數量下降,彌補的惟一方法就是提高質量。不僅要為農民工提供有效的培訓,更要加強職業教育,提高新成長勞動力的素質。

融入城市還需時間

        NBD: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而實際上,作為統籌城鄉關系的一個部分,戶籍制度改革面臨諸多障礙,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的局面是否還將長期持續?

        徐長生: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省份著手進行戶籍改革試點。隨著舊有戶籍制度的最終打破,阻礙城鄉勞動力市場統一的壁壘也將被徹底清除,農民轉為產業工人會更加便利和自由。當然,這種分離和融入還處于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渡期,由于打破城鄉分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農民工的農民“血統”還會延續下去。

        賀鏗: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考察這個問題:一方面,如果沒了這個城鄉公共服務上的差別,放開戶口無所謂,不會出現所有人都非要遷入的情況;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說,如果給得起這個公共服務,就可以更大膽地放開戶籍。在農民工聚集數量最多的沿海發達省市,當地政府已開始為農民工建立最低工資、醫療和養老保險、子女就學等各項制度保障。

深化改革解決問題

        NBD:許多新生代農民工有一定的現代產業技能,特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是,我們的城市顯然還沒有做好接納的準備。對土地沒有感情、在城市又不被接納,讓新生代農民工處于“城鄉雙重邊緣化”的尷尬,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

        賀鏗: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要解決就業、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凡此種種均有賴于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如通過提供公平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由農民身份向產業工人轉換問題;通過提供日益平等的社會保障服務,尤其是養老保險跨地區接續政策,打通農民工有序流動就業的經脈。一句話,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克服戶籍、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性障礙,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由農村居民向市民轉換問題。

        徐長生:要縮小農民工與城市工人之間的待遇差別,促進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關鍵點是割斷農民工對土地的依賴。在自愿的前提下,應允許農民工自帶退宅還耕指標進入城鎮就業、申請長住戶籍并租住廉租房或優先購買經濟適用房等。

        結束語:綜合各位專家的觀點看,農民工要真正成為體面的城市產業工人是一個系統工程,農民工融入城市這一難題的解決之道在于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現代產業素養、提供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更好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組織化程度等。

 對話記者    

每經實習記者:胡巖

 對話嘉賓    

賀  鏗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徐長生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胡小燕  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久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中文在线中出好看视频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 色鬼777久久免费观看 |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