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衡到再平衡
2010-02-04 04:32:45
新年伊始,宏觀經濟就有好消息傳來。國家統計局于1月21日發布國民經濟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上年增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 “保八”成功,如果把2009年4個季度的GDP增速連成線,可以看到,2008年和2009年這兩年中國GDP增速完全走出一個V字形狀,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復蘇態勢也趨于明朗。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先后恢復正增長,企業盈利狀況有所改善,企業家信心與消費信心都逐漸恢復,金融市場重現活力。
慶幸之余,我們也需要冷靜思考,經濟刺激計劃雖已起到效果但是否解決危機根源?光鮮的表面下經濟是否存在隱憂?如何使中國經濟能夠尋找到新的增長驅動力?我們的投資如何順應新的經濟環境?
我們之前多次指出這場看似發跡于華爾街的世界經濟危機其實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危機的根源實質上是全球經濟的嚴重失衡,美國在實體經濟層面通過過度負債維持高消費高投資,政策上輔以長時間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美國由此經歷了二戰后最長時間的繁榮和穩定,世界因此受益。得益于及時的改革開放,中國也是上述美國主導的世界繁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經過30年的高速成長,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與美國高消費高負債的模式相反,中國正是以高儲蓄,高投資,出口為支持。中國實質上是世界經濟失衡的另一端!曾幾何時,在全球經濟生態平衡還未被打破時,兩者尚且還能互補以維持著穩定,但這并不能改變兩個國家同時處于嚴重經濟失衡中的客觀事實。
可喜的是,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直指中國經濟存在的種種失衡,目的也是為了經濟能夠長治久安。我們亦把如下經濟遠景作為對新年的盼望:經濟由國內投資拉動向由內需,投資,出口多重拉動的再平衡;不同經濟區域協同發展的再平衡;經濟發展由傳統產業主導向以節能環保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拉動的再平衡;經濟由國有壟斷企業主導向各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公平競爭的再平衡。
回到具體的投資中,2010年的投資難言輕松,雖然宏觀經濟數據還會繼續強勁,但市場會從最初對復蘇的喜悅轉而對經濟過熱的擔憂,政府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也是懸在市場頭上的一把劍,大小非解禁壓力在經歷了股市一年的大漲后一定比2009年大許多,還有眼花繚亂的IPO新股發行與再融資,而恰巧銀行信貸又已經開始有所收緊了。凡此種種,2010年的投資必須要有新思維方法,我想我們的眼光必須關注中國經濟再平衡的過程并在其中尋找投資的機會。具體而言,投資亦在經濟的再平衡中構建新的平衡,即:指數與個股之間的平衡;行業配置間的平衡;大小股票之間的平衡。 周婷婷 整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