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2 04:52:50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臨近年末,各方關注的房地產市場政策風云突變,隨著今年以來地價、房價的大幅攀升,房地產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調控措施。
12月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出臺旨在打擊“囤積”土地行為的 《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今后在土地出讓中,拿地首付不低于全部土地出讓款的50%,分期繳納全部價款的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特殊項目在兩年內全部付清。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土地新政”。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土地新政出臺的第二天(12月18日),上海嘉定數幅土地以超過底價400%的價格成交。對此,業內認為是開發商趕在土地出讓金首付5成的政策實施細則出臺前,趕緊搶購“低首付用地”。但開發商卻透露,主要是看好當地城鎮化發展建設的前景,準備建造中高端住宅。
一家外資投行的負責人更指出了高價拍地背后的行業風向標——開發商正在由高利潤率向高開發量轉型,善于搞城鎮建設、能夠大量建樓造城的開發商,將有望在本輪的宏觀調控后受益。
上海土地成交溢價率頻創新高
12月18日,龍湖通過招拍掛方式,在上海成功競得嘉定區嘉定新城A15-1、B05-1地塊,總占地面積約6.5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4.55萬平米,總地價為17.2888億元,折合樓面地價高達11883元/平方米,溢價率達417%。
同日,江蘇常發集團以9.1億元拿下嘉定新城溫泉路地塊,樓板價高達12076元/平方米,溢價率425%,再次刷新了上海土地成交溢價率的新高。12月10日,在上海唐鎮新市鎮地塊拍賣會上,綠城以16.611億元的價格競得一幅住宅地塊的使用權,相比該地塊的起始價3.4706億元,溢價率為379%。
業內人士說,嘉定地區的土地價格在3個月內被推高了三成。
9月初,華潤置地以14億元拿下嘉定區南翔鎮A07、A08地塊時,8066元的樓面地價被稱作“嘉定單價地王”。
11月,綠地以12.8億元將嘉定新城雙單路住宅地塊收入囊中,成交樓面地價為8550元/平方米,溢價幅度270%。其后,保利以12億元的價格摘取嘉定新城中心區C10-6、C14-2地塊,樓板價已高達9724元/平方米,溢價288%。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近日土地拍賣的高溢價或許和土地新政有關。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陸騎麟說,不排除一些開發商在新政策正式實施前搶購“低首付”住宅用地的可能,畢竟對開發商來說,現金流是非常寶貴的。
城鎮化建設或成轉型之路
但對于上述企業的高溢價 “搶地”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認為,上述企業高價拿地的行為應與五部委的相關政策無關。主要是受到上海三城七鎮的城鎮規劃建設導向影響,尤其是在供地有限的情況下,未來上海又將優先建設保障型住宅,開發商可以獲得的商品住宅開發用地將十分有限,因此龍湖等開發商可能因此而選擇高價拿地。
他的猜測得到了上海龍湖投資發展兼營銷副總高晚晴的證實。高晚晴表示,嘉定的城鎮化建設投入非常多,區域逐漸趨于成熟,就在本周末,通往該區域的軌道交通11號線即將開通,這將進一步提升該區域的成熟度,龍湖因此選擇在嘉定新城建造中高端住宅。
“中國經濟下一個五年,會重點發展低碳產業和城鎮化建設。”一家海外著名投資銀行的負責人昨日(12月21日)在一個內部講座上說,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開發商正面臨轉型——向善于開發高利潤率產品的住宅制造商、向有城鎮建設能力的城鎮建設者轉型,類似萬科、龍湖這樣的地產開發商,很有希望抓住這樣的機遇,在本輪宏觀調控后受益。
新聞鏈接
京滬杭投資客轉購普通住宅加大后續政策制定難度?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很難界定投資者和購房者之間的區別,這將使未來的宏觀調控政策很難被細化。”上海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總近日感嘆說。
中央鼓勵消費抑制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并沒有完全撲滅一些房產投資客的投資意愿,在19日和20日,北京、上海、杭州、昆山等地出現了相當一批投資客,與今年早些時候不同的是,他們不再購買高價位的豪宅,轉而購買中低價格的普通商品住宅。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說,投資客正在“遵循”政策的方向,轉而購買普通商品住宅,這將使投資者和自住型購房者更難被區分,而管理層不會抑制普通購房者的購房需求,未來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難度將更大。
上海投資購房比例不降反升
12月19日,搜房網在上海發起“關注購房者”行動,對近8000名購房者進行調查,結果卻發現投資客比例不減反增,由11月21日的28%增加至43%,且絕大部分購房者的總預算不超過160萬元。
相比目前的市場供應情況,上述購買預算顯然偏低。此前業內機構的統計數據表明,在上海購買一套普通商品住宅的花費接近200萬元。上述調查數據與12月14日~12月20日上海樓市的成交數據不謀而合。
該周成交前5名的上海樓盤——綠地海珀華庭、恒盛鼎城、港新滴水湖馨苑等均是上海樓市中低價位的普通樓盤,最低成交均價僅為7834元/平方米,在前十名的樓盤中有6個樓盤的銷售單價不超過13000元/平方米。在此之前的12月7日~13日一周,銷售排名前十的成交均價13000元/平方米的樓盤總共只有3個。在此情況下,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8480元/平方米,環比前周下跌了17%。
業內人士介紹說,上述熱銷的低價樓盤中,有相當數量目前價格雖低,但地理位置偏僻,并不適宜居住。購房者在那里買房僅僅只是作為投資而不是居住。
事實上,投資者不僅出現在上海。在臨近上海、售價預計僅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昆山世茂東壹號售樓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看到了一批溫州投資客的身影。
售樓小姐表示,其中有一些購房者早在一兩個月前就買了VIP卡。這個雙休日推出的新一批房源也將優先面向上述投資客。由于有了溫州購房團的存在,一些由上海前往的投資客對上述樓盤也表示看好。
除了上述昆山樓盤,售價10000元/平方米出頭的杭州金域三江樓盤也出現了一些投資者的身影。另據北京業內人士的介紹,北京市場的投資客比例也達到了兩成。
投資需求難抑制?
明申集團市場經理鄒進一認為,投資者的熱情尚未撲滅,他們還在以很大的熱情涌入樓市。雖然管理層對樓市的宏觀調控政策已出,但之前的二手房營業稅免稅年限“2”變“5”,以及上周出臺的土地新政,并沒有直接命中投資客的 “要害”,他們仍然在涌向樓市。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陳晟則認為,投資客從購買豪宅轉向普通住宅,一部分固然是因為宏觀調控政策的導向,讓他們覺得普通商品住宅市場的機會,會比高價格的豪宅市場更大;另外,普通住宅的貸款利率也相對豪宅要便宜很多,所以逐漸轉向選擇購買普通商品住宅。
但另一方面,國家仍然會繼續加大對普通居民購買普通商品住宅的扶持力度,延續一系列購房優惠政策,投資者加入普通住宅的購買,無疑將加大宏觀調控的難度。
一家海外著名投資銀行的負責人昨天(12月21日)說,與2008年相比,2009年內地樓市的開工量并沒有出現大幅度上漲,原因是高房價、高地價抑制了開發商大量造房。從政策層面來看,管理層顯然希望開發商能增加開工量,進而拉動相關產業的增長。因此,未來的宏觀調控政策,很有可能繼續抑制房價的上漲。值得警惕的是,那些想購買普通商品住宅,賭樓價繼續瘋漲的投資客,或許會成為未來的“大輸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