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辨證看待信貸規模的股市影響

2009-11-05 03:48:04

今年的A股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現象:每月的月初,廣大券商研究機構、投資者、財經媒體等方方面面開始統計、判斷上個月的信貸規模,并形成市場預期的信貸規模,當實際信貸數據公布時,實際規模高于預期,股市正面反應,而當實際規模低于預期時,股市負面反應。

        隨后,這一現象越演越烈,信貸規模變化成為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決策依據。在資金推動的行情下面,信貸規模作為影響流動性的重要變量,關注信貸規模有其合理性。但當市場的參與者都在關注信貸規模時,信貸規模可能已不是影響市場的主要矛盾了。

        其實,信貸規模只是影響市場流動性的一個方面。7月份以來,信貸規模水平相對上半年明顯下降,但M1(狹義貨幣供應量)、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繼續提高,究其原因,隨著宏觀經濟的進一步恢復,經濟活動明顯活躍,對應的貨幣乘數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從今年的2月份開始,M2的增速持續慢于M1,M1與M2的剪刀差持續收窄,9月M1同比增速從2008年4月以來首次超過M2,存款活期化的趨勢不斷加快;9月新增外匯儲備618億美元,僅次于今年5月的806億美元和2008年4月的745億美元,居歷史第三;根據簡單的熱錢計算方式,即“月度外匯儲備增加額與貿易順差、FDI的差額”,9月的貿易順差為129億美元,FDI為79億美元,簡單估算熱錢為409億美元,熱錢加速流入國內。從貨幣乘數、存款活期化、外匯占款等影響流動性的因素來看,對市場都是正面的支撐。

        在后寬松流動性背景下,行情性質正由流動性推動向業績驅動轉變,經濟是主要矛盾,9月宏觀數據的超預期,進一步確立了經濟復蘇和向好的趨勢,如果說8月的經濟數據市場還面臨一定的疑惑,那9月的數據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投資者的疑慮。可能這也是10月市場表現相較9月份更加堅決的主要原因。宏觀經濟面和上市公司業績的實際復蘇和好轉情況,可能才是目前階段投資者更需關注的因素。

每經記者  周婷婷  整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最新久久偷拍视频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免费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在线免费农村A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