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2 02:52:49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油砂項目開采成本高、風險大,但是中石油具有一定的開采技術,而長期來看,國際油價還是呈上漲趨勢,存在相當大的獲利空間。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在中資石油企業擴大海外油氣資產收購中,油砂項目似已成為新增長點。
在全球其他石油生產商看空油砂而推遲項目之際,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近日卻以118.83億元收購了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位于當地阿爾伯達東北部地區兩個油砂項目60%的開采權益。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油砂項目開采成本高、風險大,但是中石油具有一定的開采技術,而長期來看,國際油價還是呈上漲趨勢,存在相當大的獲利空間。
加拿大阿爾伯達是全球油砂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目前,除中石油外,中石化和中海油也以收購股權的形式,擁有阿爾伯達油砂項目開發的一些權益。
中石油逆勢出手
此次中石油收購的兩個項目(MackayRiver和Dover油砂項目),位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由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所有。
據了解,油砂是一種含有原油的砂狀礦藏,其成份中存在瀝青,瀝青可以通過技術轉化為原油,這種原油比一般原油的黏度高,屬重油。由于油砂開采成本高于一般原油,在這輪油價下跌中,全球一些石油生產商不得不將油砂項目暫時擱置,而中石油是自去年原油價格暴跌后首家投資油砂開采區域的大型石油企業。
當然,中石油此次能如此順利拿下這兩個項目,也是因為阿薩巴斯卡急需融資。
阿薩巴斯卡董事長比爾·加拉切爾在宣布上述交易時稱,目前,很難在股票市場上對油砂開發項目進行融資,中石油投資能確保項目及時得到開發。
此外,中石油在東北地區的重油生產經驗也是其獲得阿薩巴斯卡青睞的原因之一,并可為上述項目提供設備及工程技術人員。早在1989年,中石油就和阿爾伯達省在北京共同投資建立了中加阿爾伯達石油中心,以研究油砂的開采技術。
中國石油大學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春明稱,中石油提高加油砂采收率的熱采技術已經獲得了成功,具備一體化投資經驗,與加拿大本土公司開展下游合作應該是很好的選擇。
三巨頭布局油砂項目
招商證券石化分析師裘孝鋒認為,這是中石油進行的一次海外抄底行動,可以加大其在海外油氣的儲量和未來的產量。
阿爾伯達儲有龐大油砂礦藏,預測可生產最多1750億桶原油,因此,加拿大成為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原油儲量第二大國。
目前,阿爾伯達省的油砂合同大約有2100個,約占地3.5萬平方公里,但仍有將近75%的區域還是無主區塊。據評估,阿薩巴斯卡控制著阿爾伯達130萬英畝的油砂資產,這兩個項目的瀝青儲藏量約為50億桶。
據阿爾伯達能源和公用事業委員會估計,加拿大油砂中瀝青油資源量的20%可以用露天開采法開采,80%需要采用鉆井法進行開采,大約開采兩噸油砂能生產出一桶合成原油。
阿薩巴斯卡表示,計劃在2009年底向監管機構提出MackayRiver項目第一階段申請,該項目可日產原油3.5萬桶。
此前,中石油還在阿爾伯達省出租開礦權土地的招標中,獲得258.6平方公里11塊土地開采權。據悉,該片土地瀝青含量將達到200萬桶。
不只是中石油一家看好加拿大油砂項目,中石化和中海油也早已經出手。中海油曾斥資1.22億美元購買了加拿大MEG能源公司16.69%股權,共同開發阿省北部油田油砂項目;中石化購得加拿大西年科公司40%的股權,共同開發阿爾伯達省北極之光油砂項目。
據徐春明介紹,加拿大油砂油產品非常適合中國市場需求,其合成油可以和大慶油形成互補。
油砂開采存風險
由于油砂的開采成本遠高于傳統的原油開采,加之投資大、周期長、距離遠,存在諸多風險。
“主要風險還是原油價格波動,油價太低會造成虧損。”裘孝鋒說道,“我估計開采的盈虧平衡點應該在國際原油價格60~70美元/桶。中石油投資上述項目短期內或許無法盈利。”
由于油砂開采出的是重油,流動性差,需通過稀釋后,才能通過輸油管線輸送,運輸也不方便。
未來資產證券分析員關榮樂認為,如果上述項目最終可生產25億桶原油,中石油收購價格低于每桶70美元,與其他未開發油砂項目近期估值相似。不過,該項目最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達正常產量,短期不會對中石油的盈利或儲量帶來貢獻。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朝霞稱,未來油價走趨還是看漲的,要看長期趨勢。另外,油砂的開采技術也已經很成熟了,其開采量已占到全球原油產量的2%~5%左右,現在的盈虧平衡點應該在國際原油價格70~80美元/桶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