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回暖 有賴次貸危機“幫忙”
2009-07-31 01:59:07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對許多城市來說,現在是買房的好時候。”昨日,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顧云昌做客新華網時表示,房價已經走出谷底,今年三季度熱點城市的房價還會上行。
他同時認為,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投資和土地投入,以維持充足的房屋供應量。并且,目前還不能收緊二套房貸的政策。
買房要反周期操作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0.2%。這是今年首度出現同比上漲。
顧云昌表示,房價已經走出谷底,房價平穩上升的勢頭是當前的主調。他表示,從一些開發商處得知,房價在最低和最高時的差距在15%到20%左右,降價是促成這一輪旺盛的房屋銷售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現在年輕人,尤其是需要結婚組建家庭的年輕人買房很積極。顧云昌表示,剛性需求的集中釋放也是促成銷售放量的重要因素。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去年8月前的10年間,全國房價一直呈上升勢頭。從去年8月開始,房價環比出現下降,12月的環比降幅最大,達到0.7%。從今年3月開始,房價環比觸底反彈,且漲幅在加大。
顧云昌表示,少數城市的房價今后兩年還會出現快速增長,但在接近歷史峰值之前,這種勢頭不會太持久;而在熱點城市中,三季度的房價還將上行。
他認為,雖然如今的房價高于春節前,但對許多城市來說,現在卻是買房的好時候。“房價正在往上走,但是走的速度不快,像北京、上海這些熱點城市還沒有到峰值。”
顧云昌還建議,買房子要反周期。“大家都在哄搶的時候你千萬別去買,越搶越高,但是沒人買房的時候恰恰是買房的好時候。”
建議加大投資和土地供應
今年3月以來,由于對長期市場的預期不確定,“房市‘小陽春’能持續多久?”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但近期,不少機構發布的報告均顯示,房地產市場正在回暖,對“小陽春”的擔憂已不復存在。
顧云昌稱,房地產的快速回暖有賴于美國次貸危機。他表示,如果沒有次貸危機,中國政策的力度不會如此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力度也不會那么大。
但在信貸與資本的雙重調控下,房地產行業近期的走勢仍然“有喜有憂”。顧云昌表示,喜的一面是銷售上來了,房價沒有出現大落,比較穩定;憂的一面則是熱點城市中,投資熱可能導致出現新的泡沫。
他表示,在近期房地產的火爆銷售中,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開始回升,表明房地產業對經濟的拉動力十分巨大。因此,未來在“保增長”的同時,各級政府要繼續采取措施平抑房價。
顧云昌建議,要繼續加大投資和土地供應,同時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他認為,在縣級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在3%—5%就夠了;而在北京等大城市中,該比例可能要達到10%、20%,甚至30%。
然而,流動性過剩可能是將來房價快速上漲的重要因素。顧云昌認為,盡管現在還沒有出現通貨膨脹,但流動性已經過剩,在許多產業仍然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資金自然會流向房地產。
他表示,不能收緊二套房貸,嚴格執行當前政策才是較為有效的調控手段,既能夠繼續調動真正的、實際的有效需求,又能將容易產生風險的需求擋在門外。
“房地產不是暴利行業”
日前,國土資源部公布了620個項目的地價成本調查數據。國土部據此得出結論,中國的地價占房價的比例在15%~30%之間,平均值為23.2%。低于近鄰,并與發達國家持平。
顧云昌認為,公布成本不會影響房價,房價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當市場供大于求時,房價甚至可能降到成本價以下;而當市場供不應求時,房價很難降低。
他還表示,我國的土地供應是計劃的、壟斷的,而房屋需求量是公開化、市場化的,這使得房地產市場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因此造成行業的高利潤。但他并不認為房地產是暴利行業,而是“高利潤、高風險”行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