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7 03:32:00
“目前機構認為下半年投資的機會主要集中在業績將超預期的板塊,而在流動性和通脹預期的支撐下,房地產公司確實有望成為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深圳一位資深私募經理表示。
每經記者 張奇 胡玉慧 馬宇飛 王硯丹
面對通脹的卷土重來,金融、地產、有色金屬、食品飲料等能夠抵御通脹的板塊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近期,國際黃金、石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反彈,同時國內需求的恢復也將帶動有色金屬板塊的上漲;另外,在國內經濟持續好轉的預期下,充裕的流動性使得金融和地產板塊打開了上漲的空間;而近期消費旺季的到來,也使得以白酒股為代表的食品飲料板塊有望在三季度迎來行情。
通脹板塊一
資源股 行業需求穩定
每經記者 張奇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文指出,從相關統計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已經開始見底回升,而同時通脹預期也再次襲來。
東北證券認為,本輪通脹預期與上一輪通脹主要的不同點在于需求,目前,能夠保持需求穩定的行業主要是資源類行業,包括有色金屬、煤炭等行業,投資者可重點關注。
金屬需求恢復
近一個月來,倫敦金屬價格加速上漲,國內外金屬比價出現了下降,比價下降導致進口將放緩,這有利于國內供需關系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金屬價格將進行自我修復,國內價格具備向上動力。
東北證券認為,下半年基本金屬價格整體仍將繼續震蕩回升,但三季度受基本金屬消費淡季影響,金屬價格有可能出現回落,預計7~8月份金屬價格有可能出現回調。
在基本金屬各品種中,銅的基本面最好,三季度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銅價可能出現調整,四季度隨著下游需求的確認,銅價將進一步回升;鉛鋅行業方面,由于歐美發達國家需求下降迅速,預計2009年鉛鋅行業仍將處于過剩狀態。下半年隨著下游需求的逐步恢復,預計鉛鋅價格仍將向行業合理盈利水平回歸。
電解鋁行業方面,由于閑置產能過大,金屬價格上漲幅度可能弱于其他金屬;黃金方面,美元階段性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預期也使大量資金投入到黃金市場,預計下半年金價仍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這也使得黃金股盈利水平保持在高位。
中信建投行業分析師張芳認為,隨著冶煉開工率的上升,對上游礦產品的需求增加,原料市場將出現階段性供應緊張。另外冶煉企業大量采購原料來補充庫存,也會導致礦山企業銷售量的擴大,價升量增的局面將推動礦山企業效益繼續提升。建議投資者更多地關注資源型公司的投資機會,如山東黃金、中金嶺南、江西銅業、金鉬股份等。
煤炭價格仍處上升趨勢
招商證券認為,7~8月份是煤炭的旺季,預計新增煤炭需求大約800萬噸/月,相當于月度產量的3.5%,以及大量進口煤炭可能轉向國內,如果按照4月份進口量的50%計算,則相當于國內產量的2%,兩者合計新增需求相當于月度產量的5.5%。這個新增的需求量完全能夠推動國內的煤價上漲,雖然現階段煤價有所盤整,但不改行業長期上升趨勢。
廣發證券則認為,三季度將是動力煤與無煙煤價格較為疲軟的時期,但動力煤重點合同價的簽訂將為市場煤價提供底部支撐。另外,受益于下游鋼鐵行業轉暖以及主產地山西等地小煤礦的治理,煉焦煤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走勢相對樂觀。
招商證券認為,煤價上漲的預期將提升行業估值水平,預期煤價穩定可以給予行業15~20倍PE的估值,如果預期煤價上漲,則可以給予20倍以上的估值水平。投資者可關注預期1~2年整體上市類股票,如國陽新能、開灤股份;預期煤價上漲業績彈性較大的公司,如金牛能源、平煤股份、潞安環能;近期可能部分資產注入類公司,如中國神華、大同煤業、潞安環能、平煤股份。
通脹板塊二
金融股 多家券商建議“超配”
每經記者 王硯丹
6月以來,整個金融板塊空前活躍。截至周五收盤,滬深300金融指數已經較5月底上漲超過20%。
銀行股:三季度業績或正增長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銀行股的上漲動力在于其作為經濟復蘇前期受益的板塊,自大盤去年反彈以來,漲幅卻相對較小,形成一個估值洼地。隨著銀行股近期連續大漲,估值優勢正逐漸縮小,不過多家券商仍建議“超配”。
國海證券認為,在經濟持續好轉預期下,銀行凈息差已于上半年見底,下半年開始息差將反彈。另外,伴隨著今年新增信貸規模的超預期,銀行信貸規模也快速增長,從而使得銀行盈利增長超出市場預期,因此仍然看好盈利反彈空間較大的股份制銀行。
廣發證券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則指出,在通脹預期下,對于銀行業來說,最明顯的好處就在于金融資產與抵押物升值,特別是一些對房地產企業信貸和個人按揭貸款較多的銀行,受益則更明顯。從銀行業績來看,三季度由于多數銀行息差見底回升,信貸量平穩增長且結構優化,可能成為全年業績高點,并實現三季度環比正增長,有利于推升估值水平,建議投資者關注業績回升彈性較好的興業銀行和招行,以及增長確定性較高的民生銀行。
保險股 再通脹預期的受益者
早在4月,中金公司就發布研究報告稱,經濟復蘇跡象和流動性的重新泛濫使市場產生再通脹預期,本輪低利率周期持續的時間可能短于預期,壽險公司是再通脹預期的受益者。“銀行信貸持續超預期增長為市場提供了充裕的流動性,寬松貨幣政策和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亦改變了市場對通脹壓力的預期,進而影響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使得中國保險公司面臨的投資環境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近期中金公司再次指出,只要低利率環境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再通脹和利率周期的轉換終將到來,壽險公司的利差水平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伴隨著經濟復蘇趨勢得到進一步確認、CPI由負轉正和央行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與保險公司利差水平息息相關的中長期債券收益率反彈的幅度將明顯保險資金成本的變化,從而使壽險公司利差水平出現更大幅度的提升。
通脹板塊三
地產股 流動性+通脹預期“強撐”
每經記者 馬宇飛
本周,一波高溫天氣席卷了全國部分省市地區,而國內房地產市場也遭遇一股“熱浪”沖擊。6月25日,華美地產旗下的祈連房地產分別以17.4億元和1.88億元的高價拿下北京市通州區九棵樹以及楊莊路兩個項目,成為今年以來京東的新“地王”;同一天,保利地產在和萬科的直接競爭中勝出,以38.1億元順利拿下重慶鴻恩寺地塊,而這更是今年成交總價最高的地塊。
分析人士指出,“地王”頻現表明了開發商對后市看好,同時,得益于充裕的流動性和通脹預期,下半年房價仍有進一步向上的空間,地產公司未來盈利可期,這將支持地產股的表現。
“地王”頻現折射出行業回暖
房地產市場的火熱也傳導至證券市場上,截至本周五,地產指數本周累計上漲2.08%,高于同期滬深300指數1.57%的漲幅。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地產研究員表示,開發商高價拿地,表面上是受上半年寬松的信貸環境和去庫存化加快的影響,“但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開發商看好地產市場未來的表現,地產業有望逐漸變暖。”
回暖的跡象在數據上也得到了支持。廣發證券的統計顯示,1~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2.46億平方米,超過了2007年同期水平,成為近11年來的最高峰;另一方面,今年5月全國商品住宅成交均價位4695元/平方米,比去年12月的均價高出近35%,量價齊增勢頭十分明顯。
關注兩類上市公司
對于房地產企業下半年的盈利情況,上述研究員稱,基于當前有利的政策環境,以及充裕的流動性和通脹預期,國內房價在下半年仍有上行空間,這將直接提升房地產企業的利潤。申銀萬國在近日召開的策略投資報告會上也指出,在房價上漲動力較強的前提下,房地產企業短期利潤增長明顯,明年業績超預期概率較大。
“目前機構認為下半年投資的機會主要集中在業績將超預期的板塊,而在流動性和通脹預期的支撐下,房地產公司確實有望成為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深圳一位資深私募經理表示。
廣發證券地產研究員花長勁在報告中建議關注兩類公司:一類是擁有資源優勢的公司和估值偏低的公司,如萬科A、保利地產和福星股份等;另一類是資產重組類的公司,如華僑城A、中糧地產和中航地產等。
通脹板塊四
食品飲料股酒類股或“脫穎而出”
每經記者 胡玉慧
本周,食品飲料板塊中白酒股有所表現。業內人士認為,通脹預期是食品飲料銷量恢復和價格上揚的動力,板塊中的高端產品有望在三季度迎來行情。
宏觀經濟回暖下的需求恢復
國內宏觀經濟的回暖是支撐食品飲料板塊走好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指出,從近期數據看,國內宏觀經濟企穩回升,二季度以來消費者信心得到初步恢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升。收入的穩定增長堅實了我國居民的消費基礎,下半年消費有望進一步迅速恢復。
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通脹預期是白酒終端銷量恢復、終端價格上揚的源動力,消費稅將迫使白酒公司提高出廠價格。預計今年三季度一線公司銷量有望同比增長,四季度增長速度可能會更快。
國泰君安分析師胡春霞也表示,食品飲料板塊在整個上半年的表現弱于大盤,行業相對PE存在著大幅下降,存在著補漲動力。再加上龍頭企業今年仍能維持20%以上的業績增速,相對PE可能進一步下降,估值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
重點關注高端產品
胡春霞指出,食品飲料板塊各子行業的行業盈利增速從高到低排位是:高檔白酒、葡萄酒、啤酒、乳制品、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其中,高檔白酒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大,未來隨著經濟好轉,高檔白酒可能進入銷量回升時期,行業的利潤增速在食品飲料行業也是最快的;而葡萄酒情況與高檔白酒有些相似,只是其消費中私人消費占比要相對較高。
大眾品方面,由于啤酒、肉制品及乳制品等行業傾向于成本方力量,需求相對穩定甚至表現出加速增長態勢,下半年則將明顯受益于啤麥、生豬、原奶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滑,成本壓力明顯減輕,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增長確定性較強。因此,投資者可重點關注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五糧液、燕京啤酒、山西汾酒、雙匯發展等。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