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外資保險在華恐水土不服

2009-06-05 02:39:38

每經記者  趙怡原  發自上海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渴望在中國的保險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成功的案例卻屈指可數。麥肯錫咨詢公司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保險業具備空前的發展機會,吸引全球大部分大型保險公司進入中國,但要在中國市場出奇制勝卻非易事。

        針對麥肯錫提出的觀點,《每日經濟新聞》邀請了三位保險專家,深入分析了外資保險公司在國內的發展現狀,他們表示,由于銷售渠道、政策限制等原因,外資保險公司想要在國內保險市場長久立足并穩健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總的來說,就是外資保險公司還沒有跟本土市場更好地融合。

        麥肯錫認為,外資公司不但面臨根基穩固的本土一線業者的挑戰,也要防御逐漸嶄露頭角的小型本土業者的進攻。外資公司受限于嚴格的政府規范,無法迅速拓展地理布局。除法規限制之外,他們在運營上也面臨員工流動率過高等嚴峻挑戰。

        普益財富保險研究員曾理指出,外資險銷售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銀保保險,而銀保業務對保險公司的價值貢獻卻十分有限。這點可以參考麥肯錫的建議,即:保險公司可以在培訓與銷售支持方面與伙伴銀行更緊密的合作,以提高高質量、高毛利產品  (如保障范圍更廣的保單)所占的比例。

        曾理認為,“外資公司受限于嚴格的政府規范,無法迅速拓展地理布局”這一點現在無法改變,因為保監會對外資險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是非常謹慎并高度關注的,這也是好事情。泰康人壽研究部的張艷萍認為,外資保險公司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雖然有幾十家,但所占的市場份額卻相對較小,不足10%,目前正是調整產品結構時期。

        眾所周知,依賴投資型產品的外資險業績下滑的很大原因,是采取了相對單一的渠道和產品。同時,外資壽險公司股東方磨合不力也是公司發展乏力的一大因素,金融危機的爆發,更令中外股東方的經營分歧以及能否盈利等核心問題浮出水面。
 

NextPage
        普益財富保險研究員方瑞指出,目前,各大保險公司都在紛紛調整業務結構,回歸保障,外資保險公司也在“回歸保障”的路上加速前行。然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投資型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下滑明顯,同時此類產品對投保人的吸引力也下降不少。這也造成依賴投資型產品的外資險公司受損嚴重。

        方瑞指出,外資險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紛紛停止銷售投資型保險產品或者降低該類產品的推廣力度,轉而大力推廣保障型保險,新發行的保險幾乎全是分紅險和醫療健康險。另外,保險公司為了提升利潤水平,紛紛增加期繳業務而減少躉繳業務。

        數據顯示,一季度,24家具有可比數據的外資壽險公司中,有11家較去年同期出現了保費負增長,其中中德安聯、首創安泰和聯泰大都會同比下降70%以上,招商信諾的下降幅度更是高達84%。

        事實上,對外資開放壽險市場7年來,外資壽險公司并未表現出當初人們預計的強大沖擊力,其市場份額一直在個位數徘徊,并從2007年底以來一直呈現節節下降的態勢。2007年末,外資壽險占據整個壽險市場的份額為8%,2008年末降至4.92%,2009年一季度則降至4%(不含新劃入外資公司行列的華泰人壽)。

        正如張艷萍所說,一些外資的保險公司在其本土市場遭受一定的發展瓶頸,紛紛發出轉移戰略到中國市場的信號,促使中國本土保險公司積極備戰,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這也會對外資保險公司形成競爭壓力。

        再來結合麥肯錫的觀點,全球與區域保險公司應該善用其建立一流運營的經驗。因為,中國大部分本土企業的組織架構依然十分分散,不同省市的運作有時甚至像不同的壽險公司。有經驗的全球業者應該趁機突顯與本土業者的差異,作業標準化與集中化程度較高的外資公司,在面對中國市場諸多的區域差異時能有更充裕的應變能力,也更能達到持續成長。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呦呦婷婷视频在干 | 中文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 | 最新亚洲国产精品 |